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共培养体系及添加外源性生长因子是诱导干细胞向内耳样细胞分化研究中的常用手段。为了将两种方法结合用于研究,该实验设计了一种可同时表达三种活化型生长因子的慢病毒载体。活化型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编码序列采用RT-PCR方法从SW620人大肠癌细胞中克隆,活化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 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编码序列为人工合成。用PCR方法分别从p Sec Tag2A和p IRES2-EGFP质粒中克隆出引导分泌的免疫球蛋白Igκ链信号肽编码序列和引导翻译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序列。将Igκ链信号肽和三种因子的编码序列分别融合、由IRES间隔并克隆到带绿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质粒p LVX-IRES-Zs Green1上并包装获得慢病毒。将慢病毒感染HEK293T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出稳定表达绿荧光蛋白的单细胞克隆。用Western blot检测单细胞克隆的IGF1、EGF和FGF2的表达,并通过促进肺癌A549细胞生长实验验证了分泌的生长因子的活性。该研究成功构建了导入细胞后可同时表达活化型IGF1、EGF和FGF2的慢病毒载体,为今后设计可表达这三种因子的共培养工程细胞用于干细胞诱导分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小菜蛾热休克蛋白基因的鉴定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在昆虫应对外界胁迫刺激时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系统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HSP基因家族, 根据家蚕的HSP蛋白序列, 采用本地Blast程序对小菜蛾全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检索, 从小菜蛾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了25个HSP基因, 包括2个HSP90、 8个HSP70和15个sHSP(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sHSP)基因。小菜蛾、 家蚕Bombyx mori、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HSP系统进化分析显示, 昆虫的小分子量热休克蛋白sHSP具有很强的种属特异性, HSP70家族的保守性比sHSP强。小菜蛾HSP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 与敏感品系对比, 抗性品系(抗毒死蜱和抗氟虫氰品系)中HSP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小菜蛾1, 2和3龄幼虫HSP基因表达模式较为接近, 而与4龄幼虫中的表达模式相差较大; 4龄幼虫和蛹中的表达模式相近; 雌成虫和雄成虫中的表达模式显著不同, 与果蝇精子形成有关的两个热休克蛋白HSP23和HSP27基因[分别为CCG003980.1 (Px23.5)和CCG005412.2 (Px27.5)], 在小菜蛾雄成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成虫。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HSP基因不仅在杀虫剂抗性、 发育分化, 甚至在生殖上均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小菜蛾HSP与生长发育、 抗逆行为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昆虫中肠微生物在其食物消化、生长发育以及抵御病原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幼虫中肠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本文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从饲养的小菜蛾3龄幼虫中肠分离得到8株细菌,经16S rDNA分子鉴定,分属于Serratia(3株),Enterobacter(3株),Stenotrophomonas(1株)和Myroides(1株)4个属,其中,7株菌均归类于γ-变形菌门Gamma-proteobacteria,表明小菜蛾幼虫中肠可培养细菌的优势菌群为Gamma-proteobacteria。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小菜蛾中肠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功能提供了菌株材料和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对大鼠外周血突变型红细胞进行富集和检测,优化大鼠外周血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方法用20、40和80 mg/(kg·bw)剂量的N-乙基-N-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连续3 d给予SD大鼠,在染毒前、染毒后第7、14和28天分别采集大鼠外周血,经免疫磁性分离柱富集RET~(CD59-)和RBC~(CD59-),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免疫磁珠分离柱前和柱后的外周血红细胞进行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NU各剂量组的RET~(CD59-)和RBC~(CD59-)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后,可以在3 min内完成一个样品的Pig-a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的RET~(CD59-)或RBC~(CD59-)细胞数量分别最高可达2×10~4个或9×10~4个。结论本研究联合运用免疫磁珠分离术和流式细胞术,建立并优化了大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实现了高通量检测,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