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无论是《生理卫生》教材上的盲点测试图还是杂志上介绍的“运用双拳测定盲点”的方法,初测盲点的学生都不容易很好地掌握,往往测不出盲点。究其原因,由于被测两点间的距离太近,如“+”与“○”相距约3.3cm左右。使“○”成像于盲点的书眼距离致有4cm左右的移动范围,使学生不易把握书的平衡,很容易使“○”移出盲点;同时,被测两点间的距离太近,在注视“+”时很容易迁移到“○”上去而测不出盲点。我们曾对这一实验作了改进,能克服以上缺点,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行中学《生理卫生》教材把“脂肪在胃中的排空时间长”作为“吃了油性较大的食物不易感到饥饿”的原因,使大多数师生错误地认为“饥饿感就是由于胃排空产生的”。生理学上也曾认为胃排空后不久要出现空胃运动并伴有饥饿感,但近年来的生理学研究否认了这一观点,认为饥饿感是很复杂的,主要与血糖水平和心理因素有关。有人对清醒自由活动的猫进行实验,通过埋藏电极刺激的方法找到了饥饿中枢(摄食中枢)在左右下丘脑外侧区,饱中枢在下丘脑腹内侧核。分别记录饥饿中枢和饱中枢的神经元放电,当动物饥饿时前者放电频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