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特征性临床表现。方法: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术、骨髓形态分析及R显带技术等对我院2002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5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如血细胞计数、骨髓形态、染色体及免疫表型等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LL多发于老年患者,男性多见,中位年龄65岁(45.82岁)。大部分患者初诊时可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37例(68%)患者初诊时淋巴结大,49例(91%)初诊时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13例(24%)初诊时肝脾或者脾大,17例(31%)初诊时乏力、消瘦。34(63%)例患者可见典型的CLL免疫表型,CD5、CDl9.CD23、CD20的阳性率分别为90%、87%、72%、67%。32例患者染色体检测结果表明:13q-2例,17p.2例,11q-1例,+12有1例,6q-1例,t(14,16)1例。2例患者发生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例患者发生了Richter转化,肿大淋巴结活检显示部分区域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高表达CD20、CDl9、CD22。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并且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边  马进玉  齐颖  苗丽 《生物磁学》2011,(14):2668-2670
目的:探讨和总结老年人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我病区自2010年6月到2010年12月接受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患者共50例,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采用使用电池的动态pH监测仪进行监测。结果:本研究的50例老年患者中,46例置管一次成功,4例因咽部敏感给予2%的利多卡因10ml咽下后第二次均置管成功。本组检查后无一例造成咽部及胃部的损伤,无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24小时食管pH监测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伤、客观的检查技术,通过动态pH监测,可检测有无胃食管反流,并算出食管真正接触到反流胃酸的时间。正确的操作方法及细致到位的护理可减少老年患者检查时的痛苦,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以黄瓜‘津研四号’幼苗为试材,采用Hoagland营养液栽培,研究了不同浓度(0、0.01、0.1、1和10μmol·L-1)IAA处理对50 mmol·L-1 NaHCO3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碱胁迫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0.01~1μmol·L-1外源IAA处理可显著增加黄瓜幼苗的生物量;使叶中Na+积累降低,K+积累增加,且IAA的缓解效果具有浓度效应。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增加,以1μmol·L-1 IAA处理的效果最好。添加1μmol·L-1外源IAA显著提高了碱胁迫下黄瓜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降低了碱胁迫诱导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反应;而10μmol·L-1外源IAA处理则加剧碱胁迫对黄瓜幼苗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总结老年人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我病区自2010年6月到2010年12月接受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患者共50例,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采用使用电池的动态pH监测仪进行监测.结果:本研究的50例老年患者中,46例置管一次成功,4例因咽部敏感给予2%的利多卡因10ml咽下后第二次均置管成功.本组检查后无一例造成咽部及胃部的损伤,无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24小时食管pH监测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伤、客观的检查技术,通过动态pH监测,可检测有无胃食管反流,并算出食管真正接触到反流胃酸的时间.正确的操作方法及细致到位的护理可减少老年患者检查时的痛苦,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以黄瓜‘津研四号’幼苗为试材, 采用Hoagland营养液栽培, 研究了不同浓度(0、0.01、0.1、1和10 μmol·L-1) IAA处理对50 mmol·L-1 NaHCO3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碱胁迫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0.01-1 μmol·L-1外源IAA处理可显著增加黄瓜幼苗的生物量; 使叶中Na+积累降低, K+积累增加, 且IAA的缓解效果具有浓度效应。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 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增加, 以1 μmol·L-1 IAA处理的效果最好。添加1 μmol·L-1外源IAA显著提高了碱胁迫下黄瓜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 降低了碱胁迫诱导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反应; 而10 μmol·L-1外源IAA处理则加剧碱胁迫对黄瓜幼苗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组织发生、病理学特点、分型与临床预后。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Ventana法对60例(包括2例特殊部位)脑膜瘤的组织发生、病理学特点、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脑膜瘤中WHOⅠ级有57例,其中皮细胞型19例,纤维型23例,过渡型10例,化生型2例,砂砾体型2例,血管瘤型1例,WHOⅡ级有3例,均为非典型性脑膜瘤。肿瘤发生在大脑凸面者占53.3%(32/60例),大脑镰旁16.7%(10/60例),小脑桥脑角及其它部位共占30%(18/60例)。免疫组化检测显示:Vimentin、EMA阳性表达率均为96.7%(58/60例),PR阳性表达率69.2%(42/60例);S-100阳性表达率47.4%(28/60例);CK阳性表达率10%(6/60例);GFAP阳性表达率8.3%(5/60例);Ki-67阳性表达指数在WHOⅠ级中平均为4.9%,WHOⅡ级中平均为13.3%。其中,鼻窦脑膜瘤EMA、Vimentin及S-100均为阳性,PR少数细胞阳性。侧脑室脑膜瘤Vimentin和S-100阳性,EMA和PR灶状阳性。结论:脑膜瘤的组织学分级大部分为WHO Ⅰ级,少部分为Ⅱ级(非典型性)和Ⅲ级(间变型),共15种组织学亚型。颅外与颅内脑膜瘤的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该肿瘤大部分预后良好,但部分术后可复发,且有肿瘤病理分级越高,复发率越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