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0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细胞浸润对癌症的诊断与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文中收集TCGA数据库已收录的非小细胞肺癌肿瘤与正常组织基因表达数据,利用CIBERSORT工具得到22种免疫细胞占比来评估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以22种免疫细胞占比为特征,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非小细胞肺癌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分类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方法构建的模型分类效果AUC=0.987、敏感性0.98及特异性0.84。并且用随机森林方法构建的肺腺癌和肺鳞癌肿瘤组织分类模型效果AUC=0.827、敏感性0.75及特异性0.77。用LASSO回归筛选22种免疫细胞特征,保留8种强相关特征组成的免疫细胞评分结合临床特征构建了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模型。经评估及验证,预后模型C-index=0.71并且3年和5年的校准曲线拟合良好,可以对预后风险度进行准确预测。本研究基于免疫细胞浸润所构建的分类模型与预后模型,旨在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预后研究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玉米叶片中层基本分生组织3个相邻细胞形成主脉原形成层及维管束鞘(BS)的早期发育过程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由3个相邻细胞组成的3-细胞单元中,位于中间的细胞发生2次平周分裂,产生1个较小的和1个较大的细胞,前者分化为近轴端BS细胞前体,后者再发生1次不均等平周分裂产生1个远轴端BS细胞前体和1个原形成层起始细胞;位于两侧的细胞其中有1个也发生1次平周分裂,所产生的2个子细胞与另1个侧向细胞  相似文献   
3.
生态风险预警等级评估和演化趋势模拟,可为生态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重庆市生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正态云模型和集对分析法,定量分析重庆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和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2013-2019年,重庆市生态风险值呈"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综合生态风险隶属于重警等级,生态风险综合值从0.295下降到0.278,生态环境逐年好转;(2)重庆市生态风险有下降、不变、先上升后降低、先降低后上升以及一直升高5种演化趋势,分别占比39%、16%、5%、21%、24%;(3)重庆市生态风险转移分为两个方向,2013-2016年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性增大,中警、轻警和无警风险等级不断向东北、东南和西部四周分散转移;2016-2019年生态风险分布格局变化较小,重警风险区在东部聚集;(4)演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未来重庆市生态风险降低的区县有13个,占比34%,生态环境有向好发展的趋势;生态风险上升的区县有25个,占比66%,生态环境会有所恶化,但是恶化程度较低。将生态风险等级划分与预警演化趋势相结合,能为城市生态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残体是稳定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对退化生境碳的固持和积累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根系分泌物作为植物-土壤-微生物"交流"的媒介,是调控土壤微生物残体迁移转化的关键。因此,以极度退化草地土壤为对象,以氨基糖为标志物,模拟研究了不同氮浓度(低氮-LN:0.1 gN/kg;高氮-HN:0.2 gN/kg)和多样性(3种化合物、9种化合物)根系分泌物输入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系分泌物输入可显著增加高寒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残体含量,且主要由真菌残体贡献。其中高氮和低多样性处理增加最明显,微生物残体和真菌残体分别增加了101.14%,125.16%,而低氮和高多样性处理微生物残体和真菌残体仅增加了35.79%,33.51%。(2)根系分泌物的输入可增加土壤β-葡萄糖苷酶、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而降低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减少微生物残体的分解。(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残体与土壤环境的C/N呈显著负相关,与微生物生物量C/N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未来退化草地恢复中,可充分利用模拟根系分泌物输入的土壤固碳策略,即通过提高土壤氮的有效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加快代谢周转,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残体含量。  相似文献   
5.
6.
不同大豆连作年限对黑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株秀  刘俊杰  徐艳霞  张武  米刚  姚钦  王光华 《生态学报》2019,39(12):4337-4346
大豆连作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病原微生物富集和土壤退化等问题日趋严重。然而,目前关于大豆连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分布的影响及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豆连作(不同年限)和大豆-玉米轮作下的黑土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轮作5年(CR5)和13年长期连作(CC13)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pH、全氮(TN)、全磷(TP)和速效养分(AN、AP和AK)含量。与短期连作相比,CR5和CC13处理均提高了细菌群落的OTUs数量、PD值、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聚类分析图谱结果显示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受到轮作和连作年限的双重影响,而土壤pH、TN、TP、AN、AP和AK是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P0.05)。此外,VPA分析发现上述土壤因子中,土壤pH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贡献度最大。本研究证明大豆长期连作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证实大豆长期连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环境,为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讨青年和老年小鼠肩胛骨间棕色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row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ADSCs)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用细胞流式检测第3代BADSCs表面抗原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7-ADD-AnnexinV双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情况,比较两组细胞的成骨和成脂分化差异。结果显示,第3代BADSCs表面抗原CD29、CD105和CD44的表达均为阳性、CD73为低表达。MTT法显示老年小鼠的BADSCs增殖能力与青年小鼠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7-ADD-AnnexinV双染色显示青年小鼠的BADSCs早凋比例4.63±0.87%,老年的BADSCs早凋比例9.88±0.81%,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显示青年组染成蓝色细胞数为2.33±0.3,老年组染成蓝色细胞数为6.66±1.2,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成骨分化OD值为1.26±0.046,老年组成骨分化OD值为0.88±0.047,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成脂分化OD值为0.9808±0.066,老年组成脂分化OD值为0.769±0.035,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的BADSCs更倾向于成骨分化,老年组的BADSCs更倾向于成脂分化。老年组小鼠凋亡和衰老细胞比例增加;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PD发病率逐年增高,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PD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目前病因仍未明确,疾病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钙超载、铁离子的堆积、免疫炎症等均与氧化应激有关,能造成氧化性损伤,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氧化应激在促进PD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备受关注,抗氧化治疗在某种程度上为PD的治疗指出新的方向。本文就氧化应激引起DA神经元变性缺失的机制及抗氧化药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LP)与半肩关节置换(semi-shoulder arthroplasty,SSA)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1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8例,女性43例,年龄60~84岁,平均69.3岁。其中采用LP治疗者40例,采用SSA治疗者2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Neer评分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12~20个月)。LP组手术时间(105.6±20.4 min vs 80.6±18.2 min,t=2.650,P=0.01)多于SSA组,两组在手术出血量(188.5±25.2 ml vs 200.5±31.6 m L,t=1.666,P=0.1)、Neer评分优良率(92.5%vs 90.5%,X2=0.075,P=0.784)和并发症发生率(4.8%vs12.5%,X2=1.351,P=0.245)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治疗上,SSA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疗效优良率与LP相似,临床应根据病情及需要灵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PARr)激动剂DH9 对人肾癌细胞OS-RC-2 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予以不 同浓度的DH9 及罗格列酮作用OS-RC-2 细胞12 h、24 h和48 h,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比较两种药物的PPARr激动效应;MTT 法 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内 Bax 及Bcl-2等蛋白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DH9 与罗格列酮相比,对PPARr的激动效应DH9明显低于罗格列酮,增殖抑制 作用优于罗格列酮(P<0.05),并呈现明显的浓度、时间依赖性;加入PPARr抑制剂GW9662 前后DH9 的增殖抑制作用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DH9 作用细胞48小时后,G0/G1 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DH9可诱导细 胞凋亡,伴随Bcl-2 表达的减少以及Bax表达的增加。结论:OS-RC-2 细胞中,DH9 的增殖作用明显优于罗格列酮,且是通过 PPARr非依赖途径实现;DH9 能将OS-RC-2 细胞阻滞在G0/G1 期,并通过影响Bcl-2 和Bax 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