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ITS序列结合培养特征鉴定梨树腐烂病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自中国4个省份的9个梨树腐烂病菌分离株和7个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离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GenBank的有性型Valsa ceratosperma、V.ambiens和V.mali的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梨和苹果树的各分离株在ITS核苷酸序列上分化较小(p-distance=1.55%),均在V.ceratosperma聚类组,但二者又分别处于两个独立小分支。其与V.ambiens和V.mali处在不同的聚类组中,且亲缘关系较远,表明供试梨树腐烂病菌并非V.ambiens。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的研究结果还发现,梨树腐烂病菌各分离株无论在菌落颜色、产孢特点、还是37℃高温的生长情况都和苹果腐烂病菌有一定差别。前者菌落始在PDA终为乳白色,而后者菌落初为白色后期变褐色;在20%ABA上,前者形成的产孢体较大而数量较少,在37℃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后者则形成的产孢体较小而数量较多,在37℃高温下不能正常生长。并未发现二者在子实体上有稳定明显的差异。因而表明梨树腐烂病菌应为V.ceratosperma,但可用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进行区分其和苹果树腐烂病菌。  相似文献   
2.
ITS序列结合培养特征鉴定梨树腐烂病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采自中国4个省份的9个梨树腐烂病菌分离株和7个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离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GenBank的有性型Valsa ceratosperma、V. ambiensV. mali的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梨和苹果树的各分离株在ITS核苷酸序列上分化较小(p-distance=1.55%),均在V. ceratosperma聚类组,但二者又分别处于两个独立小分支。其与V. ambiensV. mali处在不同的聚类组中,且亲缘关系较远,表明供试梨树腐烂病菌并非V. ambiens。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的研究结果还发现,梨树腐烂病菌各分离株无论在菌落颜色、产孢特点、还是37℃高温的生长情况都和苹果腐烂病菌有一定差别。前者菌落始在PDA终为乳白色,而后者菌落初为白色后期变褐色;在20% ABA上,前者形成的产孢体较大而数量较少,在37℃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后者则形成的产孢体较小而数量较多,在37℃高温下不能正常生长。并未发现二者在子实体上有稳定明显的差异。因而表明梨树腐烂病菌应为V. ceratosperma,但可用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进行区分其和苹果树腐烂病菌。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小麦全蚀病菌胞外-1,3-葡聚糖酶的产生和部分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菌能够产生胞外-1,3-葡聚糖酶。在供试的三种培养基中,最佳产酶培养基为改进的MS培养基。当以改进的MS为基础培养基时,最佳碳源为麦麸皮;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26℃,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量为50ml时接菌量为4块菌饼(直径5mm)。另外,对酶的部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7.0,在50℃以下以及pH 5.5~7.5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小麦全蚀病菌胞外-1,3-葡聚糖酶的产生和部分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菌能够产生胞外-1,3-葡聚糖酶。在供试的三种培养基中,最佳产酶培养基为改进的MS培养基。当以改进的MS为基础培养基时,最佳碳源为麦麸皮;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26℃,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量为50ml时接菌量为4块菌饼(直径5mm)。另外,对酶的部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7.0,在50℃以下以及pH 5.5~7.5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小麦全蚀病菌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产生和部分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菌能够产生胞外β-1,3-葡聚糖酶。在供试的三种培养基中,最佳产酶培养基为改进的MS培养基。当以改进的MS为基础培养基时,最佳碳源为麦麸皮;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26℃,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量为50ml时接菌量为4块菌饼(直径5mm)。另外,对酶的部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7.0,在50℃以下以及pH=5.5~7.5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6.
观光农业是以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以周围景观、农业遗产和资源、农业生产内容、方式以及乡土文化为基础,通过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加上配套的一系列服务设施,为人们提供采摘、教育、休闲、文化、旅游、科技示范、度假于一体的园区,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创造宜人的景观休闲旅游度假空间。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因此以景观生态学思想为基础发展的观光农业具有更为科学的、合理的发展潜力,顺应了现代农业景观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以裂殖酵母NAC蛋白β亚基为对象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发现了同源蛋白基因FGSG 08675并命名为FgβNAC.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对禾谷镰刀菌FgNAC基因进行敲除和回补,分别获得了敲除菌株fgβnac和回补菌株fgβnac::FgβNAC,并分别对野生型菌株、敲除菌株和回补菌株进行了表型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PH-1相比,敲除菌株fgβnac在固体马铃薯培养基(PDA)上生长速率明显减慢,约为野生型菌株的一半,气生菌丝致密短小;同样在液体PD培养液中培养3d的敲除突变株的菌丝干重仅为野生型的56%.另外,敲除突变株的分生孢子产量相比野生型菌株下降了78.5%.进一步采用麦穗离体接种法对其致病性进行了检测,发现FgβNAC基因的缺失引起致病力显著地下降,仅局限于接种部位及邻近的小颖,而无法侵入维管束组织引起穗枯症状.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中国4个省份的9个梨树腐烂病菌分离株和7个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离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GenBank的有性型Valsa ceratosperma、V.ambiens和V.mali的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梨和苹果树的各分离株在ITS核苷酸序列上分化较小(p-distance=1.55%),均在V.ceratosperma聚类组,但二者又分别处于两个独立小分支。其与V.ambiens和V.mali处在不同的聚类组中,且亲缘关系较远,表明供试梨树腐烂病菌并非V.ambiens。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的研究结果还发现,梨树腐烂病菌各分离株无论在菌落颜色、产孢特点、还是37℃高温的生长情况都和苹果腐烂病菌有一定差别。前者菌落始在PDA终为乳白色,而后者菌落初为白色后期变褐色;在20?A上,前者形成的产孢体较大而数量较少,在37℃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后者则形成的产孢体较小而数量较多,在37℃高温下不能正常生长。并未发现二者在子实体上有稳定明显的差异。因而表明梨树腐烂病菌应为V.ceratosperma,但可用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进行区分其和苹果树腐烂病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