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木本植物幼苗是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线的移动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林线生态交错区的木本植物幼苗分布特征、更新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总结得出:林线生态交错区木本植物幼苗的空间分布类型主要为渐变型和聚集型,且不同分布类型对树线动态的指示意义各异.在全球尺度上,其分布的海拔高限通常与生长季长度、均温和物种特性等有关,而在区域尺度上则多受降水影响.在幼苗更新初期,种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种子的萌发及分布位置,之后微环境的促进作用为幼苗的定植提供庇护,提高其存活率,而在更新后期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则非常关键.气候变暖促使林线生态交错区气温升高、降水充沛,有利于幼苗生长,使其向高海拔区域扩张而成为树线上移的先兆,但部分物种受遗传特性或适应策略影响,仅表现为密度增加,使树线保持相对稳定.未来应借助树轮、14C等精确定年技术,通过长期的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模拟,加强多时空尺度下林线幼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更新机制研究,分析不同类型林线内木本植物幼苗的适应策略,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树线动态,为山地生态系统恢复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梁伟诺  胡亮 《生物多样性》2022,30(8):21471-72
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鱼类遗存是探讨现生种类在历史时期的地理分布的重要资料。本文系统整理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明代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淡水及河口鱼类考古遗存记录, 对比了鉴定至物种的遗存记录分布与现状分布, 探讨了个别物种古今分布变迁的可能成因。结果显示: (1)目前中国淡水及河口鱼类考古遗存共鉴定记录了72个类群, 分属于8目12科, 其中以鲤形目的类群数量最多(43); 鉴定至物种的共42种, 其中以鲤(Cyprinus carpio)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的出土遗址(群)数量最多(各46个)。(2)有淡水及河口鱼类遗存出土记录的遗址中, 属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群)数量最多(68), 从这些遗址(群)中出土鉴定的类群数(60)也在各时期中居于首位。(3)淡水及河口鱼类遗存鉴定记录的类群最多的流域是长江流域(55个), 其次为淮河流域(24个)和黑龙江流域(22个); 而南海流域、西南流域和台湾岛流域各仅有1个类群。(4)有8个物种在其现存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流域至少有1处遗存鉴定记录: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须鲫(Carassioides acuminatus)、龙州鲤(Cyprinus longzhouensis)、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青鱼、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日本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 除草鱼和青鱼之外, 其余6种在其各自现存分布区以北的流域至少有1处遗存记录。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淡水及河口鱼类考古遗存记录所展现的区系地理格局整体上与现今格局一致。个别物种在历史时期的分布较现今分布区范围更广, 这可能是因为遗存出土地区的古气候普遍较现今温暖, 亦或是因其后气候变化或水系变迁使部分鱼类的分布区变狭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