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研究CHRNA5亚基突变对尼古丁受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克隆CHRNA5基因片段,并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对CHRNA5亚基基因定点突变,从而构建CHRNA5突变型及野生型表达载体,然后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检测其基因表达。并将其分别与CHRNA3和CHRNB4共转至HEK293T细胞中,检测三质粒共转后的基因表达;通过采用尼古丁持续灌流细胞10 min,然后检测细胞内钙离子内流峰值的变化情况,接下来检测突变对转染后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构建的CHRNA5表达载体在转染HEK293T细胞48 h后,能够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这证明重组载体已成功转染进HEK293T细胞;通过RT-PCR检测出转染细胞CHRNA5 mRNA表达,这证明CHRNA5突变型和野生型均在HEK293T细胞中成功进行了表达。通过尼古丁灌流细胞实验显示突变组和野生型组F340/F380峰值变化均值分别为0.865±0.048和0.447±0.127,突变体组峰值显著高于野生型组(P<0.05)。细胞活力检测实验发现0.01 mM和0.1 mM尼古丁刺激下突变组的细胞活力峰值分别为139%和137%,显著高于野生组的124%和126%,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HRNA5突变及野生型真核表达载体,发现CHRNA5的突变会导致其受体功能性改变,并影响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2.
急危重症眼镜蛇伤大鼠多项凝血指标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嘉琳  孔天翰 《蛇志》2010,22(3):198-202
目的动态观察蛇伤后大鼠多项凝血指标、病理及皮下出血情况的改变,为蛇毒毒理及抗蛇毒制剂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将SD大鼠注入2~4 LD50眼镜蛇毒造模,于注毒后不同时段(20~140 min)分别进行凝血功能、肝脏和肾脏病理等检测,处死大鼠后观察注毒部位皮下出血情况。结果大鼠注入4 LD50蛇毒20 min,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40 min时,纤维蛋白原(Fbg)明显下降;40 min后凝血功能逐渐回复至0 min水平。肾脏、肝脏组织见血管扩张、充血明显。注毒部位皮下出血范围于20~80min时最明显。2 LD50剂量组凝血功能的变化与4 LD50组相似,但其Fbg下降程度小于4 LD50组,皮下出血面积较4 LD50组小。结论眼镜蛇毒引起凝血功能改变,且其变化程度与剂量及注入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伤后不同时期应用抗蛇毒血清对机体保护作用的差异,为探索临床抗蛇毒血清使用的最佳有效时段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蛇毒组、40、60、80、100、120 min血清保护组),每组30只。动物经戊巴比妥腹麻,于单侧背部皮下及双侧小腿腓肠肌注射眼镜蛇毒以制备中华眼镜蛇毒挑战剂量(4×LD50)大鼠模型,分5个不同时段分别注射抗蛇毒血清,于注毒后连续观察3 h,统计各组平均存活时间、成活率及保护率。结果蛇毒组大鼠注入挑战剂量的眼镜蛇毒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48.8±11.4)min,成活率仅为20%;其他血清保护组分别于注毒后40、60、80、100、120 min经腹腔注射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125 u血清/mg蛇毒),40 min血清组保护率达80%;60 min血清组存活率及保护率分别达到70%、50%,平均存活时间为(172.8±7.2)min,与蛇毒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801、00 min血清组保护率依次下降,分别为40%、30%,但仍较蛇毒组显著提高(P<0.01);120 min血清组存活时间及保护率与蛇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用中华眼镜蛇毒挑战剂量大鼠模型,通过不同时段施予同剂量抗血清,可显示出明显的机体保护时效性,该研究为探讨临床正确使用抗蛇毒血清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复苏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alph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 疗失血性休克选择液体复苏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 年1 月~2015 年6 月期间,我院收治出血性休克患者63例为研究对 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 例)和对照组(31 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充分复苏;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NF-alpha、IL-6 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复苏液体的输入量为(1.95± 0.35)L,对照组 患者给予输液量为(3.61± 0.56)L,观察组患者给予的复苏液输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 患者血浆TNF-alpha及IL-6 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TNF-alpha及IL-6 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患者血浆 TNF-alpha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明显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出 血量,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保证机体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浆TNF-琢和IL-6 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