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2010至2011年临床各科室送检的全部标本(包括血、尿、便、痰、分泌物等),采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2010和2011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3.8%5、7.4%,呈上升趋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越来越高,耐药率日益严重,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开展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控制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长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温度变化对河叉口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的富营养化以及频繁的藻类"水华"事件是当前中国河流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已有研究表明,气象条件尤其是温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外学者多数是通过统计分析和实验室试验等方式研究河口海岸以及湖泊等的富营养化问题,而内河尤其河叉口的富营养化问题涉及不多,对在水体温度变化的条件下河叉口的藻类生长状况的研究更为少见。为了解释并预测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研究人员通常选择数学推理或统计模型等方法,采用数学模型方法既包涵丰富的数据参数而且还可以就局部的特征进行分析,因而不失为一种优选的方法。目前,随着状态参数的增加以及各参数的相互影响,复杂的数学模型机理研究正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数学模型中。根据对水体温度条件的反应状况,藻类可分为狭温和广温两种,主要取决于藻类内部特性的不同。研究水体温度变化情况下河流藻类的生长状况,指出影响的主导因子,分析河叉口随季节变化的富营养化特征对防范河流"水华"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家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XDS2006-01)《桂林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及其相关监测资料,应用并改进拉氏富营养模型对澄江河下游河叉口处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模型与监测数据能较好的吻合。(2)当水体温度在10℃、15℃、20℃、25℃、30℃和35℃变化时(其他环境参数不变),藻类叶绿素a含量呈单峰值分布;水体温度为25℃条件下,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3)藻类的生长一定程度中受到周边水体温度(热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区人群咽部正常菌群抑制脑膜炎双球菌生长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琼脂铺层技术检查了健康者咽部正常菌群对脑膜炎余瑟氏菌(Nm)生长的抑制作用。有些健康者咽部正常菌群对 A 群、B 群和 C 群 Nm 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菌作用较稳定.1989年冬~1990年春选择流脑发病高的江西宁都县青塘乡和该县未发病的东山坝乡与北京昌平县百善乡作为未发病地区的对照.在流脑发病率高的青塘乡只有8.5%的健康者咽部正常菌群具有抑菌作用;在东山坝乡和百善乡中分别有30%与50%的健康者咽部正常菌群可以抑制 A 群 Nm 生长。这种抑菌作用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健康者咽部正常菌群对 Nm 原发感染似乎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对调查中所收集的对 Nm 具有抑菌作用的细菌按 Bergey 氏手册进行了鉴定,现已确定它们是血液链球菌、缓症链球菌、米勒氏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四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体内外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对C57BL/6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以及细胞因子产生量的变化,来阐明MENK对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应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T-PCR方法检测C57 BL/6小鼠体内外单独应用MENK,或联合IL-2、IFN-γ后,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的表达量及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在体内能显著增加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及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体外MENK单独应用可以显著增加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及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而体外MENK联合IL-2或IFN-γ与MENK单独作用时相比无明显差异.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在体内能上调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