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甘菊中小白菊内酯的超临界流体色谱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析野甘菊中小白菊内酯时 ,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线性关系 ,其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 6 7%和 0 70 % ,相关系数为 0 9996。样品经甲醇提取后直接进样分析 ,并在 3min内完成 ,可用于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栽培大麦染色体核型的自动分析与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细胞学、计算数学和数字图象分析技术的相互渗透,使传统染色体人工分析,发展成大量数字信息处理、识别和分类的自动分析。在分析速度上提高了2—3个数量级。快速检测出不同种、变种及突变体在遗传上微小而十分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UV-B增强下不同施硅量和硅肥种类对水稻生长及甲烷(CH4)排放的影响.UV-B辐射设2个水平,即对照(自然光,A)和增强20%(E);硅肥设4个水平,即Si0(不施硅,0 kg SiO2·hm-2)、Si1(硅酸钠,100 kg SiO2·hm-2)、Si2(硅酸钠,200 kg SiO2·hm-2)和Si3(钢渣硅肥,200 kg SiO2·hm-2).结果表明: 施硅能缓解UV-B增强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使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增加.施硅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施硅量(硅酸钠)的增加而增加,钢渣硅肥的促进作用大于硅酸钠.UV-B增强可提高稻田CH4的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施硅显著降低CH4的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且CH4排放随施硅量的增加而减少.在施硅量相同的情况下,钢渣硅肥的减排效果优于硅酸钠.表明在水稻生产中,施用钢渣硅肥不仅能实现废弃物利用,而且可有效降低UV-B增强下CH4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青海两河源头栽培植物野生种分布情况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 言 两河源头是指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上游的高原地区。这两条大河(简称两河流域)是我国文化兴起的摇篮。我国有悠久的栽培植物和选育品种的历史。我们的先民在两河流域把许多野生植物驯化成栽培植物,因此考察栽培植物野生种对阐明我国栽培植物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首先需了解栽培植物野生种和近缘种、属在我国的分布,由此明确和解决栽培植物的原产地问题,为论证两河流域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酶法和化学法测定了大麦叶绿体4.5s rRNA的全序列:其长度为95个核苷酸残基。与已知的其它植物叶绿体4.5s rRNA序列比较,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中曾描述过一定数量的花粉粒在完成植物授粉过程的重要作用。他介绍赫尔纳锦葵授粉限量试验是很有趣的,赫尔纳在锦葵雌蕊上逐渐增加花粉粒的数量,或者象他说的必需用花粉粒喂饱了雌蕊,才能使锦葵受精成功。这个事实井没有引起以后学者们足够的重视。1898年,纳瓦兴在研究了欧百合和嫩贝母的细胞胚胎之后,提出了植物双受精的见解,虽然在他的受精细胞研究工作中也曾看到除双受精以外同时进入胚囊的其他雄核的事实,他也只是看到而没有认识到这一现象在受精和遗传上的作用,并把它看成一种偶然现象。从此大家都把植物的  相似文献   
7.
西藏野生大麦染色体N带带型的图象纹理自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图象自动分析和纹理识别的原理,建立了染色体带型自动分析软件系统对西藏野竹黑稃大麦带带型进行了计算机自动分析,准确,快速地获得染色体的带型图和带型模式图。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我国居亚洲大陆东部,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古代先民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采集、选择和培育出大量的谷类、蔬菜、油料、纤维和果木等方面的栽培植物品种。又由于地理气候上的差异,还选择出能适应特殊气候环境的各种生态变异类型,栽遍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我国特有大麦——青藏高原野生普通大麦和瓦兰大麦的核型及N带带型。其核型均为2n=2x=14=12m(2SAT)+2sm(2SAT),均属2A类型。野生普通大麦的N带带型为2n=2x=14=2 C/CI+2 C/CI+2 C/CI+2 CI/CI+2 C/CI+2 CN/CI+2 CI/CI,瓦兰大麦的N带带型为2n=2x=14=2 C/CI+2 C/CI+2 C/CI+2 CI/CI+2 C/CI+2 CIN/CI+2 CI/CI,野生普通大麦、瓦兰大麦与栽培大麦在核型上无明显差异,野生普通大麦与瓦兰大麦带型差异明显,且野生普通大麦与栽培大麦间的带型差异大于瓦兰大麦与栽培大麦间的带型差异。分析表明,在进化关系上,野生普通大麦要原始一些,瓦兰大麦要进化一些。文章还对大麦核型及显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和春小麦不论在生态特征上或者在阶段发育习性上都有显著的差别。冬小麦具有冬种遗传性,春小麦具有春种遗传性;二者是分别在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冬小麦必须在秋天播种,当有机体通过春化阶段时需要一定的低温条件,在越冬期间株丛匍伏,能够顺利地渡过寒冷的冬天,在次年春暖后抽穗结实。冬小麦若进行春播,由于不能满足低温条件的要求,株丛仍然匍伏和不断地分蘖,最后因不能抽穗而死亡。春小麦自播种起必须要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自春至夏任何时期播种都能完成阶段发育和抽穗结实;但在秋播条件下,则往往因不能越冬而死亡。春小麦变冬小麦或者冬小麦变春小麦的试验是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