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实验以皮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回避性操怍式条件反射作为外周皮肤痛指标,在七只清醒、可以活动的猕猴身上观察了同时皮层内刺激SⅠ区和SⅡ区对外周痛阈的影响,其结果如下:(1)在单独刺激SⅠ区或SⅡ区后肢代表区观察到对侧后肢皮肤相应感受野痛阈明显升高后,同时刺激SⅠ及SⅡ区的47次实验中,有31次可见痛阈比单独刺激SⅠ或SⅡ区痛阈进一步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3次其痛阈未见进一步升高;3次其痛阈反而下降。(2)单独刺激SⅠ区后肢代表区,对同侧外周皮肤感受野痛阐没有影响,单独刺激SⅡ区的后肢代表区,则可使同侧相应外周感受野痛阈明显升高,而同时刺激SⅠ区和SⅡ区的8次实验中有7次发现同侧肢体皮肤感受野痛阈也进一步升高。(3)10次单独刺激SⅠ或SⅡ区,均未见非感受野皮肤痛阈明显改变,同时刺激SⅠ和SⅡ区也未见其痛阈有明显影响。相反10次同时刺激SⅠ和SⅡ区的手代表区也未发现对后肢皮肤痛阈有明显影响。结果提示:两个体感区对上行痛觉信息的相互间的调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加强对外周痛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组化 PAP 技术,对树鼩(Tupaia Belangeri)室旁核血管加压素(VP)免疫阳性神经元进行电镜观察。发现室旁核 VP 阳性神经元核固体内的 VP 阳性反应物主要与高尔基复合体、神经分泌颗粒有关。但在粗面内质网未见 VP 阳性反应物,这与前人对大鼠的研究报告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根据颅长、耳上颅高、最小额宽等推算中央沟上、下端,主沟后端位置的直线回归方程,讨论了SmⅠ,SSⅡ后肢区,第一视区,额中、下回后部的体表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七只清醒、可以活动的猕猴上观察了皮层内刺激 S_Ⅱ区对外周痛阈和针刺镇痛的影响,其结果如下:(1)在73次皮层内刺激的实验中有72次引起对侧相应皮肤感受野的痛阈变化,其中54次痛阈明显升高。痛阈升高的效应在停止刺激后常持续0.5—3min。较浅层的刺激,痛阈升高比较明显;不同刺激强度引起的痛阈升高的程度也不相同。(2)一般皮层内刺激 S_Ⅱ区也可导致同侧相应皮肤感受野痛阈升高,但不如对侧痛阈升高明显。(3)皮层内刺激 S_Ⅱ区时,非感受野痛阈几乎没有任何改变。(4)S_Ⅱ区皮层内刺激可增强针刺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