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在志为悲(忧)"均是传统中医所特有的思维,现代临床实践也发现肠道疾病与肺部疾病常相伴而发,而情志失调常为肺肠疾病的诱因。但没有物质基础的经脉如何联系肺与肠,用经脉络属或是五行理论来解释的"肺在志为悲(忧)"观点有没有明确的物质基础仍有待研究。目前各项研究发现肺与大肠在解剖及生理病理过程方面存在相似性,而菌群在肺—肠联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可能是经脉联系肺肠的物质基础之一,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与抑郁症等情志障碍疾病的潜在关系被逐渐揭示,也让"肺在志为悲(忧)"的观点获得认同和深化,借助最新研究成果深度认识理论术语与客观实在的关系,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心与小肠相表里"是传统中医理论对神智与胃肠道联系的高度概括,小肠主水液吸收,心主神明,心与小肠联系的内容与中医的脑、肾等概念密切相关,而又与HPA轴、脑-肠轴等现代医学理论契合。结合肠道菌群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实例,重新梳理相关中医概念并指出其微生态学基础,并分析情志改变的宿主-菌群相互作用对个体化诊疗的意义,指出"心与小肠相表里"这一中医理念对理解脑-肠轴功能的价值在于系统整合多方研究成果并指导临床,如心理肠胃学的未来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