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对医院管理者视角下,新技术的引进,引进后的使用与管理及使用后的综合评估与反馈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通过对53名医院管理人员1~1.5小时的半结构式访谈收取定性资料,并进行属性归类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新技术在引入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涉及新技术的特性及循证依据的情况、新技术引入可能对医生的影响、新技术引入可能为医院带来的影响、新技术引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政策、新技术引入可能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明晰了新技术引入的程序、新技术的使用管理及使用后的评估。结论 二三级医院基本已经形成一整套新技术的引进及管理反馈机制,在医院层面新技术的引进及使用过程中,政策因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中医院医务工作者离职意愿及其离职影响因素,为完善中医院人才管理建言献策。 方法 采用自制的问卷和工作认同量表,运用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5省17家中医院共1 096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调查。 结果 41.9%的中医院医务工作者有离职意愿;中西部地区、市级医院、年龄≤40岁、已婚、较高职称、认为绩效考核无作用、收入不满意的工作者离职意愿显著更高,人才非正常流失现象较严重;工作认同各维度中工作满意度与组织认同对离职意愿有较关键的负相关影响。 结论 中医院管理层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人才管理,充分利用收入因素与绩效考核,着力提升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通用概念的医学新技术及无创产前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中的患者参与决策,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选取东西部的上海、福州、泉州、成都、南充5城市18家医院为样本点,对医院妇产科孕妇及其他科室患者进行调研,问卷为自主设计,包含通用新技术及具体新技术(NIPT技术)两个视角,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233名孕妇和554名其他科室患者;69名(占41.12%)孕妇和310名(占64.32%)患者的参与决策量表得分为“较高”;孕妇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情况、医疗服务满意度,对孕妇参与决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通用新技术,城市地区、是否本地人员、患者对新技术的态度、医疗服务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数患者参与了新技术诊疗决策,但其实际程度仍待提高;多因素影响患者决策参与,对于不同新技术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建议多途径促进患者合理地参与决策,推动医患共同决策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我国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患者参与决策,分析患者参与决策对患者医学新技术使用行为的关联性及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和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福建省、四川省18家医院临床科室的患者进行调研,调查问卷为自主设计,借鉴国外SDM-Q-9量表,应用LIKERT五分量表赋值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共调查了来自18家医院临床科室的554名患者,患者SDM-Q-9量表总得分为(34.66±7.314) 分,单条目得分为3.74~3.95分,聚类分析显示,310名(占64.32%)患者的量表得分为“较高”;患者SDM-Q-9得分对患者是否使用医学新技术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决策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对患者是否使用新技术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三者间两两相关。结论 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患者参与决策的实际有效性仍有待研究;患者参与决策正向影响患者决策满意度,并影响患者是否使用医学新技术。建议加强合理的患者参与,适度把握新技术监管,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学技术创新发展与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我国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卫生技术评估,分析卫生技术评估对临床医生新技术使用行为的关联性及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和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福建省、四川省18家医院各科室的患者进行调研,问卷为自主设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此外通过相关文献检索进一步探究卫生技术评估在新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 共调查了来自5城市的18家医院各临床科室的912名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层面,对于卫生技术评估证据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证据的结果和结论在不同人群、地点的推广价值;医生对于新技术的有效性感知(P<0.01)及安全性感知(P<0.01)正向影响医生新技术的使用行为;药物涂层支架及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医生使用人数与该项技术相关证据的强度具有一致性。 结论 医生对于新技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感知越好,越倾向于使用新技术,此外虽然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卫生技术评估体系,但是目前在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卫生技术评估证据的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