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了近年视觉系统神经递质研究的进展。以γ-氨基丁酸、甘氨酸、谷氨酸、乙酰胆碱、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为例,从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方面详述了这些物质作为神经递质的特性及其根据,并涉及了研究方法上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对侧皮层所驱动的神经元的反应多数因刺激侧施加GABA或其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而改变.反应的变化可以表现在:(a)反应潜伏期的变化,(b)反应峰(最大频率)的前移或滞后,(c)反应峰值的变化,(d)反应总脉冲数的改变等.以反应的最高频率和总脉冲数之积作为反应强度的指标,则在多数情况下(72.2%)GABA使反应减弱,它使6.7%的反应加强,其余的反应不受影响,Bicu使半数反应加强,使16.7%的反应减弱,其余的反应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IBM-XT微机控制产生各种取向的可移动正弦光栅作为视觉刺激,用金属微电极在猫皮层一侧17/18区边界附近进行胞外记录,神经信号由微机实时采集并进行数据处理;对11只猫的62个细胞进行了冷冻取消另一侧胼胝体向记录侧传递前后细胞的取向选择性,最佳取向和最大反应的测定与比较.发现冷冻后有至少50%细胞的取向选择性强度发生了变化,其中选择性减少与增加的数目基本相等;有20-30%细胞的最佳取向发产了10°至20°的变化;有一半以上细胞的最大反应发生了变化,其中三分之二细胞的反应减少,其余的增加.通过部分细胞的恢复实验证明以上变化基本是可逆的,说明胼胝体对这些特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对异戊烯基转移酶NovQ在毕赤酵母Gpn12异源表达过程中诱导剂甲醇添加量进行了探究,并以毕赤酵母Gpn12全细胞为酶源,以甲萘醌、异戊烯醇为前体,催化合成维生素K2(MK-3)。每24 h添加2%甲醇时,NovQ表达量提高约36%。考察摇瓶中初始pH、温度、甲醇添加量、前体(甲萘醌、异戊烯醇)添加量、催化时间、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添加量等7个因素对Gpn12全细胞催化合成MK-3的影响,发现催化温度、甲萘醌添加量、催化时间影响显著,对3个显著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出催化条件为:催化温度31.56℃,甲萘醌添加量295.54 mg/L,催化时间15.87 h,优化后的摇瓶MK-3产量达到98.47 mg/L,与响应面预测结果一致,较优化前对照组提高了35%。在30 L发酵罐进行生物催化实验,催化时间24 h,细胞催化剂浓度220 g(干重)/L,MK-3产量达到189.67 mg/L。该方法为Gpn12规模化生产MK-3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胶质细胞是定居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其激活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进程中均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存在M1和M2两种形态、功能显著不同的极化类型。M1型细胞主要发挥杀菌和促炎作用,M2型细胞则具有抗炎和促进神经修复等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 RNA(mi RNA)在不同极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mi RNA可以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过程,并进一步影响神经疾病的病理进展。充分阐明疾病发病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的极化亚型及其mi RNA调节机制,有助于深入认识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为寻找更加有效的神经疾病治疗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