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梨木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梨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是梨树主要害虫之一。为了从分子水平评估中国梨木虱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和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本文应用7对微卫星DNA引物对中国16个地区中国梨木虱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各位点有效等位基因为2.2927~10.0610, 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在0.5073~0.8735之间。16个种群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876, 遗传距离在0.0951~1.0139之间, Nei氏期望杂合度为0.4771~0.7892, Shannon信息指数在0.8396~1.9989之间, 群体分化率FST为11.61%, 基因流平均值为2.2236。结果表明, 7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 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 基因交流程度较高, 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的个体间。研究结果为制定针对中国梨木虱的有效防治策略提供部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是我国西部地区早春重要野生蜜源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固沙植物,然而对其繁殖特性的研究甚少.本文在系统调查披针叶黄华的访花昆虫基础上,确定其主要传粉昆虫种类、访花行为、传粉过程以及日活动规律,以期揭示主要访花者行为对其有性繁殖的影响.作者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设置1个10m×10 m的样方,于2010和2011年在披针叶黄华盛花期,采用目测、拍照和摄像等方式对传粉昆虫进行观测,记录样方内主要访花昆虫种类、数量、访花行为及日活动规律.研究表明,大和切叶蜂(Megachile japonica)和戎拟孔蜂(Hoplitis princeps)是披针叶黄华的主要传粉者,但两种昆虫的访花频率存在显著差异;晴天时,大和切叶蜂在19:00-13:00和16:00-18:00出现两个活动高峰,而戎拟孔蜂只在11:30-16:30出现1个活动高峰,两种蜂的访花活动高峰期存在互补关系.大和切叶蜂访花同时具有盗蜜行为,但其盗蜜行为对披针叶黄华的结籽率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种群数量、访花频率综合判断,大和切叶蜂是披针叶黄华优势传粉蜂.  相似文献   
3.
亚麻荠对小菜蛾幼虫取食和成虫行为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麻荠是一种很少有害虫危害的油料作物。用室内生测和Y 型嗅觉仪研究了亚麻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取食和成虫行 为反应的影响。以甘蓝作对照,用亚麻荠叶片喂养的小菜蛾初孵幼虫3天后校正死亡率为79 .2%,显示了较强的致死作用;喂养小菜蛾3龄幼虫至化蛹,其存活率、化蛹率、蛹重及成 虫寿命都显著降低,表明亚麻荠对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在幼虫的取食选择实 验中,有甘蓝叶供选择时,小菜蛾幼虫不取食亚麻荠;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小菜蛾幼虫也 取 食亚麻荠叶片,但取食量很小,与取食甘蓝叶的量相比,差异极显著。行为反应测试表明, 小菜蛾成虫对甘蓝和亚麻荠植株的挥发物都有明显的趋性反应,与对照(净化空气)相比, 差异极显著,而在甘蓝和亚麻荠之间无选择性。说明小菜蛾成虫对亚麻荠植株的挥发物具有 较强的定向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和观测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大和切叶蜂Megachile (Xanthosaurus) japonica Alfken对其蜜源植物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upinoides (L.)的盗蜜行为。【方法】在披针叶黄华花期内, 设置样方观测披针叶黄华的主要访花昆虫。采用目测, 拍照等方法对大和切叶蜂盗蜜行为进行观测, 记录和统计花被盗蜜后留下的盗蜜孔的数量和在花上的位置。【结果】大和切叶蜂在披针叶黄华传粉蜂中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作为初级盗蜜者时, 用上颚在花基部切割出一个纵向裂口, 将口器伸入孔内吸取花蜜。作为次级盗蜜者时, 利用已有的孔洞来吸蜜。在盗蜜时没有表现出寻找已经存在的盗蜜孔来吸蜜的现象, 同时其个体在盗蜜时表现出“偏好”花基部一侧的行为。在13个样地, 已开放花朵被盗蜜率最低为95.4%, 最高达到100%, 而未开放花朵的被盗蜜率最高则达到64.7%。【结论】在毛乌素沙地大和切叶蜂既是披针叶黄华的主要传粉者, 也是其初级盗蜜者和次级盗蜜者。  相似文献   
5.
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监测、评估和保护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正华  徐环  杨璞 《昆虫知识》2011,48(3):746-752
欧洲和北美等国相继建立起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监测和评估体系。基于传粉昆虫的监测资料,能够对欧美部分区域和某些传粉昆虫类群的现状、下降程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欧洲和北美等地已开展部分传粉昆虫保护措施和项目,如欧洲部分国家实施的"农田环境计划"项目(Agri-Environmental Schemes)能够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中传粉昆虫的栖境,恢复和提高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我国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以监测和评估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为主的平台,也未对某区域或某类群传粉昆虫多样性的变化进行评估,传粉昆虫多样性的保护也未引起足够重视。为了解我国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现状及变化情况,作者建议在我国建立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监测和评估体系,以提高我们在该领域的认识水平,并为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双斑切叶蜂的筑巢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艳华  徐环李 《昆虫学报》2008,51(11):1170-1176
【目的】明确双斑切叶蜂Megachile leachella在沙地上的筑巢环境及筑巢特点,旨在当地利用人工巢管诱引其筑巢。【方法】采用目测和拍照等方法对双斑切叶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 采用挖掘、测量方法对双斑切叶蜂巢内结构进行了观测;在室内对蜂茧在土中和指形管中的羽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双斑切叶蜂一般在废弃的泥墙或者沙地上蚂蚁等废弃的巢穴中筑巢,有时候它也在沙地上挖掘新巢筑巢。双斑切叶蜂用叶片构建巢室,一巢多室,各巢室首尾相接排列在巢中,筑完巢后用叶片将巢口封住。双斑切叶蜂构建一个巢室需要切取11~14片叶子,为每巢室采集蜂粮6~9次,每巢室内产卵1粒;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该蜂一年2代,第1代在6月中下旬羽化,第2代大约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主要寄生性天敌有尖腹蜂Coelioxy sp.、青蜂Chrysis sp.。双斑切叶蜂能在指形管中羽化。【结论】双斑切叶蜂不同个体之间的筑巢行为相似,雌蜂可以用人工巢管进行诱集和驯化。  相似文献   
7.
沙地毛足蜂筑巢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毛乌素沙地的一种群居独栖性野生毛足蜂Dasypoda hirtipes Panzer的巢穴结构及其日活动规律。【方法】采用目测和拍照等方法对沙地毛足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采用挖掘、测量方法对毛足蜂巢内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2008和2009年共挖掘巢穴22个,巢口直径为6.32~10.35 mm,巢穴具有多分枝的支道,一般有4~16个分支道,主道的深度为84~112 cm,巢室分布在主道周围的支道里面,每个支道里面仅有1个巢室,巢室深度为22~54 cm。巢室内壁无蜡层,较光滑,巢室内的花粉球底部有3个均匀大小的用来支撑花粉球的突起。对雌性成蜂日活动行为的观察结果显示,雌性个体一天内采集粉蜜的次数在6~8次,最后一次一般不携带花粉归巢。【结论】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该蜂一年1代,日活动时间与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花序中的单花期相对应,主要的蜜源植物为菊科植物和蒺藜属植物。  相似文献   
8.
塔落岩黄芪主要传粉蜂的传粉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落岩黄芪 (Hedysarum laeve)是毛乌素沙地重要豆科植物, 在我国西部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其自交率非常低, 必须依靠传粉昆虫授粉才能结实。野生传粉蜂是其主要传粉者。为了明确塔落岩黄芪的主要传粉蜂组成及优势传粉蜂的传粉效率, 2004–2006年, 我们设置了4个2 m×2 m样方观测访花昆虫的组成并对主要传粉蜂的访花频率、花粉移出率和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及单花停留时间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白脸条蜂(Anthophora albifronella)、海切叶蜂(Megachile maritima)和散熊蜂(Bombus sporsdicus)是塔落岩黄芪的主要传粉蜂, 其中白脸条蜂在数量和访花频率上占有明显优势, 但其花粉移出率比海切叶蜂和散熊蜂的低, 3种蜂的柱头花粉沉降数目没有显著区别。通过对这3种蜂的花粉移出率、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和访花频率综合分析后, 我们认为白脸条蜂是塔落岩黄芪最有效的传粉蜂。  相似文献   
9.
传粉蜂为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强度加剧,大量自然或半自然生境已经转变为农业用地。景观均质化和集约化管理导致野生蜂多样性下降,从而威胁到农业可持续生产。本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苹果园为对象,探究景观复杂度(半自然生境比例)、局地管理强度(地表开花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全氮)及其交互作用对传粉蜂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共捕获传粉蜂8642头,其中人工蜂5125头,野生蜂分属5科14属49种3517头。传粉蜂多样性对景观复杂度和局地管理强度响应的最优尺度在500 m。样点半径500 m范围内,总传粉蜂和野生蜂多度随周围半自然生境增加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景观复杂度与开花植物多样性的交互作用对总传粉蜂和野生蜂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当景观复杂度较低时(≤29.9%),总传粉蜂和野生蜂物种丰富度与开花植物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当景观复杂度较高时(>29.9%),总传粉蜂和野生蜂物种丰富度与开花植物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此外,人工蜂多度随果园内局地开花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全氮增加呈显著升高趋势。土壤全氮与开花植物多样性的交互作用对人工蜂多度有显著影响。当土壤全氮含量较低时(≤1.9 g·kg-1),人工蜂多度与开花植物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当土壤全氮含量较高时(>1.9 g·kg-1),人工蜂多度与开花植物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农业景观中半自然生境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野生蜂多度,而地表开花植物多样性可以促进传粉蜂多样性,但是受到景观尺度(半自然生境比例)和局地尺度(氮肥施用)的影响。因此,农业景观中野生蜂多样性的维持需要综合考虑多尺度因素来制定保护策略。尽可能保留更高比例的耕地仍然是生产的长期需求,而保持中等景观复杂度,增加地表开花植物多样性,减少氮肥施用量将是促进苹果园传粉蜂多样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凹唇壁蜂和紫壁蜂筑巢、访花行为和传粉生态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连续3年在苹果园内人工释放条件下对我国凹唇壁蜂OsmiaexcavataAlfken和紫壁蜂O.jacotiCockerel的筑巢、访花行为和传粉生态学的观察研究表明,两种壁蜂都能够在释放的果园区定居,并选择人工提供的巢管构筑巢室、采集蜂粮和产卵,繁殖后代。同时,对苹果花朵的采访专一性强,可以为果树提供有效的授粉服务,替代人工授粉。两种壁蜂尽管利用的食物资源基本一样,但是由于它们对巢管的选择、采粉时间、访花部位及其行为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凹唇壁蜂活动起点温度低、日工作时间长、访花速度快、定巢能力强,其传粉效果明显地比紫壁蜂好,是苹果园最有效的传粉昆虫。紫壁蜂的活动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更适合山区果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