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昆虫肠道微生物在宿主营养代谢、生长发育、免疫以及抵御病原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饵料饲养对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雄成虫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的作用,探究德国小蠊肠道细菌对宿主营养和健康的影响,以期为发展生物防治的诱食性饵料提供理论支持。分别取连续饲喂低蛋白(LP2组:5%)、高蛋白(HP3组:65%)以及正常蛋白水平饵料(CD1组:25%)21 d的德国小蠊雄成虫,饥饿24 h后无菌条件下分离并提取肠道总基因组DNA,采用特异引物扩增细菌16S rDNA的V4可变区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德国小蠊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特征。结果表明德国小蠊肠道细菌主要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细菌群落组成。饲喂低蛋白饵料LP2组的德国小蠊肠道细菌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细菌丰度(47.44%)显著高于HP3组(23.97%)和对照CD1(7.04%)。饲喂高蛋白饵料的HP3组梭杆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LEfSe物种差异分析也表明HP3组德国小蠊肠道细菌中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细菌与低蛋白饵料LP2组和对照CD1组有显著差异。基于Tax4Fun功能预测显示,HP3高蛋白饵料组的德国小蠊肠道细菌中与能量代谢功能相关基因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CD1组,外源性物质代谢与降解和其他氨基酸代谢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蛋白LP2组。本研究结果表明饵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差异能够显著改变德国小蠊肠道中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并影响其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饵料蛋白质水平对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营养利用及氮代谢的影响,为蟑螂毒饵的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标准重量分析法评估了取食4种不同蛋白质水平(5%, 25%, 45%和65%)饵料的德国小蠊雄成虫营养效率指数和氮利用率;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取食不同蛋白水平饵料的德国小蠊雄成虫体内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OT)、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PT)活性及尿酸含量。【结果】取食65%蛋白质饵料组的德国小蠊雄成虫的相对取食量最高,而取食45%蛋白质饵料组的雄成虫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及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取食5%和65%蛋白质饵料组的雄成虫。且德国小蠊雄成虫体内氮、粪便氮、氮消耗速率、氮排泄率、氮生成率、氮同化效率、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尿酸含量均随饵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65%蛋白质饵料组氮利用率最低,45%蛋白质饵料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最高,25%和45%蛋白质饵料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5%和65%蛋白质饵料组。【结论】适量蛋白质饵料有利于德国小蠊对食物及氮的利用,而高蛋白质含量条件下德国小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下降,说明高蛋白不利于德国小蠊利用食物,且增加其代谢负担。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明夏季不同昼夜温度模式对广聚萤叶甲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夏季常规的昼夜气温变化模式32℃±4℃、白天均温升高2℃及极端高温升高2℃,以恒温28℃为对照,研究上述温度模式对广聚萤叶甲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动态的影响,并组建了广聚萤叶甲实验种群生命表。随日平均温度的增加,广聚萤叶甲卵的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降低,发育历期缩短,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减少,但是对蛹的羽化率影响不大。白天均温升高2℃时,尽管广聚萤叶甲生殖力最低,但是其内禀增长率最高,种群加倍时间短。广聚萤叶甲能根据昼夜温度变化来改变生长发育特点以适应外环境界,通过缩短种群加倍时间来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