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是一个复杂且有序的过程,其中DNA复制起始参与调控众多生物学活动,对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组蛋白修饰在调节DNA复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检测组蛋白特定位点的修饰对DNA复制起始的影响,本研究以酿酒酵母组蛋白H3/H4定点突变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倍比稀释表型分析法检测了组蛋白11种H3/H4甲基化、乙酰化突变菌株的生长情况,显示,以野生型菌株BY4741为对照,组蛋白H3/H4乙酰化突变菌株H3K64A、H3K56A、H3K14Q、H4K5R、H4K16Q以及组蛋白H4甲基化突变菌株H4K20Q表现为生长缺陷,其他菌株与BY4741生长情况基本一致;通过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得出本实验最适内参基因为β-actin;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了菌株细胞内复制起始相关蛋白基因mcm2、mcm10、cdc45的表达情况,表明,组蛋白H3/H4甲基化突变菌株H3K9A、H3R72K、H4K59A、H4K20Q胞内mcm2、mcm10、cdc45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而H4R3A胞内mcm2、mcm10表达显著上调(p0.05)、cdc45显著下调(p0.01),组蛋白H3/H4乙酰化突变菌株H3K14Q、H4K5R、H4K8A、H4K16Q胞内mcm2表达显著下调(p0.01),而在H3K64A、H3K56A胞内无显著变化,mcm10在6种组蛋白H3/H4乙酰化突变菌株内表达均下调(p0.01),cdc45基因在H4K5R胞内表达无显著变化,在其余5种乙酰化突变菌株中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为进一步阐明组蛋白特定位点修饰调控DNA复制起始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肺炎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是否存在肠道屏障功能衰竭,并探讨早期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对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老年肺炎住院患者中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测定血浆内毒索含量与二胺氧化酶活性。分析内毒索与二胺氧化酶的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内毒素和二胺氧化酶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治疗后内毒素和二胺氧化酶有直线相关关系(P〈0.05);治疗后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组内毒索和二胺氧化酶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住院治疗1周后肠道可能是血浆内毒索的重要来源;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的应用可以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轻患者的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3.
脂质体属于先进递药技术(Advanced Drug Delivery Systems)。当磷脂和其他类脂化合物分散在水中时,形成有序排列的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多层囊泡(参见图1),该囊泡被称为脂质体。囊泡的每一层膜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其内部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药物可包裹在脂质体的水核中央或脂质双分子层内。脂质体药物制剂能够增加脂溶性药物的水溶性、改变药物体内分布,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中内毒素以及IL-1α、IL-6、TNFα等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典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应用鲎试剂动态比浊法准确定量测定血浆中内毒素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血浆中IL-1α、IL-6、TNF-α的含量.比较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血浆中内毒素、IL-1α、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观察指标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中各观察指标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试验组血浆中各观察指标的含量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贝飞达与单纯保肝治疗相比,可以明显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浆中内毒素的水平,减少生物活性介质IL-α、IL-6和TNFα的释放,促使肝功能好转,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