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1.
O-GlcNAc修饰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连N-乙酰葡糖胺(O-GlcNAc)修饰是与磷酸化相类似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它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上.与细胞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从O-GlcNAc修饰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介绍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取大兴安岭中段红水泡泥炭地中晚全新世以来泥炭沉积中所含的硅藻化石,在82个样品中共发现32属94种硅藻。结合硅藻化石中优势种类生态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水位为控制该区域硅藻组合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中,Meridion circulare,Meridion criculare var.constrictum等硅藻百分含量的升高指示水位的上升,Hantzschia amphioxys,Pinnularia spp.等硅藻百分含量的升高伴随水位的下降。根据主成分得分建立的红水泡泥炭地古水位曲线发现,中晚全新世以来当地气候经历了数次干湿交替变化,在总体上趋于干旱。其中5 000-3 300 cal a BP为相对湿润期,优势种类为M.circulare,M.criculare var.constrictum;3 300-1 900 cal a BP为气候转干期,H.amphioxys,C.meneghiniana,Pinnularia spp.成为该带中的优势种类;1 900-600 cal a BP,该段内红水泡泥炭地水位较上一阶段进一步下降,气候继续转干;600-200 cal a BP为气候转湿期,红水泡泥炭地水位迅速上升,Achnanthes lanceolata含量迅速增加成为该段优势种;200 cal a BP至今,红水泡泥炭地水位迅速下降,Pinnularia spp.成为该带中的绝对优势种。通过与季风区边缘其他研究区的古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发现,红水泡泥炭地气候变化与多数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而推断其主要受东亚季风活动控制,泥炭沉积中硅藻化石组合记录可作为反映东亚季风变迁历史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Sialyl-Tn(sTn)是肿瘤相关糖抗原的一种,在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组织中都存在sTn的过表达.但是,关于sT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目前研究得很少,而且仅有的报道也互相矛盾.为了阐明这一问题,我们选取了111例临床样本,其中包括82例子宫内膜癌,16例非典型增生内膜,13例正常内膜,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了sTn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sTn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但仅限于Ⅰ型子宫内膜癌(80%),而在Ⅱ型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仅为45%,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这是我们首次报道sTn特异性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相关,有利于解释过去前后不一的矛盾结果.在非典型组织中,sTn的表达率较正常组织高,分别为31%(正常组织)和44%(非典型组织).这说明sTn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同时,我们的结果表明,sTn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级具有相关性,其在高、中分化的肿瘤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的肿瘤组织.这预示着sTn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良好预后相关.我们的研究为诊断Ⅰ型子宫内膜癌提供了一个新的标记物和诊断试剂,同时提示我们,将来对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有必要对Ⅰ型子宫内膜癌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方法,在人肝癌细胞系细胞株HepG2内筛选与肝细胞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方法:通过免疫共沉淀,用特异抗体分离出HNF3β蛋白复合体,质谱鉴定其成分,NCBI数据库检索各个蛋白质的功能,分析筛选与HNF3β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利用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筛选到32个与HNF3β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质,数据库检索发现LMNA与HNF3β具有相同功能注释,参与转录调控。结论:在细胞内HNF3β与多种蛋白质有相互作用,协同参与转录调控,推测HNF3β/LMNA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与葡萄糖及脂肪代谢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前2,3-丁二醇生产菌株大部分为致病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一定威胁。从牛奶样品中分离到1株产2,3-丁二醇的芽孢杆菌127-7,分析其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进一步对菌株127-7进行紫外诱变,筛选耐受高浓度葡萄糖和高产乙偶姻的菌株。摇瓶发酵结果显示,突变株BL41的2,3-丁二醇产量较出发菌株127-7提高了41.1%。对发酵副产物分析发现,不控制发酵液pH可以显著降低乳酸产量,2,3-丁二醇产量在72 h达到81.4 g/L。进一步调整补糖策略,维持最低残糖浓度为30 g/L,菌株BL41产2,3-丁二醇83.4 g/L,最高产率为1.9 g/L·h,发酵时间缩短至46 h。结果表明,地衣芽胞杆菌BL41可以作为候选菌株,用于工业规模2,3-丁二醇的生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