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199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北京黑白花奶牛是“中国黑白花奶牛”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解放以来,全市奶牛战线广大职工和科技人员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培育成的一个奶牛品种群。目前,不仅牛群数量有了很大发展,由建国初期的1,500头增长到现在的16,000头,同时支援了兄弟省市2万多头;而且牛群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到1972年,平均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已超过5,300公斤,比解放初期的3,500公斤提高51.4%。1974年和1976年两次列入国家良种登记的3,365头奶牛,平均每头305天的产奶量为5,662公斤(按照国际标准折成含脂率4%的标准乳计算,下同),与西德乳业研究中心1973年报道的资料相比较,仅低于美国的6,830公斤(11.1万头平均)和瑞典的5,704公斤  相似文献   
3.
我站于1963年曾报道,新疆有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urg)]分布,但小地老虎在新疆的发生情况,尚未见有其他资料。我国各地小地老虎几乎都以春季发生量最大,为害也最重,其他各代数量很少,而我区小地老虎成虫仅见于秋季,春季从未发现过,这一特殊现象,对于研究小地老虎的迁飞、越冬、越夏、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特将我站在墨玉城郊对小地老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性引诱外激素活性组分的柱层析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低温沉淀,去除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粗提油的非活性杂质,将所得的活性上清油分别用葡聚糖凝胶柱和硅胶柱进行柱层析。用触角电位(EAG)技术和林间生物测定方法鉴定柱层析馏份的活性,同时对这些馏份进行了硅胶薄层层析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系统可能是多组分的,最少包括两种成份,其一极性较强,另一则较弱。前者可能具有醇的功能团,因为粗提油皂化后,无论是EAG检测或是林间生物测定都证明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5.
一、生饲干喂提高了猪群生产水平 对繁殖猪群(包括种公猪、检定母猪、成年母猪)采取混合精料面、干草粉、切碎的野菜或青贮“三合一”加水湿润分顿次生干喂,另设常备饮水槽。 对育成猪群(吃乳仔猪、断乳仔猪、后备猪、育肥猪)采取混合精料面、干草粉“二合一”食槽内不分顿次常备料,分顿补喂青饲料,另设常备饮水槽。十多年来,不论大猪、小猪、怀胎猪、泌乳猪,均用上法喂养近万头猪群的产仔、成活、增重指标不断提高。出现过一窝产  相似文献   
6.
7.
在江西省首次发现了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其主要症状是针叶或嫩梢变褐,最后使针叶或嫩梢枯死。病原菌主要由伤口侵入,在活针叶上越冬。分离了该病原菌,并对一系列寄主植物进行了接种试验。对该病原菌的鉴定试验表明,该菌为假单孢杆菌属的一个新种,暂定名为杉太假单孢杆菌(Psudomonas cunninghamiae sp. Nov.)。  相似文献   
8.
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是人、猪共患的寄生虫。近几年来,我省由于大力发展养猪,广辟饲料来源,推广水生饲料(水浮莲、水胡芦、水芹菜、红浮萍等)喂猪和饲料生喂,猪姜片虫的感染率显著上升,对养猪业的危害日益严重。猪姜片虫病的预防,过去着重于消灭中间宿主扁蜷螺,应用药物灭螺,既增加了成本,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有时又会造成药害,大面积推广使用又牵涉到药物的来源,以致影响其推广使用。因此,对消灭布氏姜片虫囊蚴的措施,有进行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麦鱼是一种小型鱼类,虽然在产地享有盛名,但因其体型小、分布散、产量不大、捕捞困难等,常被水产工作者所忽视。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教导,对池州地区的麦鱼产地进行了调查,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一天然资源。  相似文献   
10.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公社是一个多雨的高寒山区,玉米是主要作物,玉米螟在我地区每年发生一代(个别二代),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很大。使用颗粒剂防治,不但用药成本高,费工多,防治适期短和其他农活错不开,而且效果也不够理想。为了全面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我们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局、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以社员群众、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三结合小组为中心,开展了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群众性科学试验活动。1971年取得了放蜂治螟1,100亩试验成功后,1972—74年连续三年在17,500亩玉米地放蜂,有效地压低了玉米螟的为害,防治效果逐年提高,四年平均降低玉米螟遗留虫量76%,百株遗留虫量由放蜂前的214头降低到12头,四年累积的效果达到94.4%,贫下中农说:“赤眼蜂真顶用,过去割地时玉米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