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喀斯特生态系统导致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降低是该区域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通过根系外延菌丝互联不同物种个体影响植物养分竞争,但如何调控入侵种与乡土种地上地下资源竞争分配尚不清楚。以入侵种紫茎泽兰和乡土种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为研究对象,使用由1个竞争室和2个种植室所组成的微生态系装置。针对两物种对竞争室养分资源利用,采用20 μm和0.45 μm尼龙网设置共同竞争(CC)、单一利用(SU)和对照(CK)处理,并对上述处理进行AM真菌接种(M+)与不接种(M-),分析不同处理下紫茎泽兰与黄花蒿地下地上生物量及氮磷养分分配。结果表明:就地上部分而言,比较M+与M-,三种竞争方式的紫茎泽兰磷吸收量均显著表现为M+ > M-,但黄花蒿在M+与M-间无显著差异;比较3种竞争方式,M+下紫茎泽兰氮吸收量和黄花蒿生物量及氮磷吸收量表现为SU>CK,黄花蒿地上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则表现为CCSU;M+下CC处理紫茎泽兰地上氮吸收量显著高于黄花蒿;M-下黄花蒿氮磷吸收量显著表现为CC和SU>CK,但紫茎泽兰在CC、SU和CK间无显著差异。就地下部分而言,三种竞争方式的紫茎泽兰地下生物量、氮磷吸收量显著表现为M+ > M-,但黄花蒿在M+与M-间无显著差异;比较三种竞争方式,M+下紫茎泽兰氮吸收量在CC与SU间无显著差异,但SU>CK;比较植物间,M+条件下,CC和SU处理的紫茎泽兰氮磷吸收量均显著高于黄花蒿,而M-条件下紫茎泽兰与黄花蒿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在三种竞争方式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AM真菌通过菌根网络调控入侵种和乡土种的竞争能力,影响公用土壤养分资源在植株地上地下的资源分配并提高入侵植物从菌根共生体中获得收益促进其入侵。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滞育与非滞育幼虫体内生化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差异,为进一步探索大豆食心虫幼虫滞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适温(25℃)环境下,通过控制光周期获得大豆食心虫滞育和非滞育幼虫,分别测定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体内主要生化物质(糖类物质、脂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3种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5℃下,大豆食心虫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19.20℃)和结冰点(-13.49℃)均低于非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16.42℃)和结冰点(-11.22℃),二者过冷却能力差异显著。滞育幼虫体内的总糖、糖原、甘油等能源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滞育幼虫的,滞育幼虫体内总糖含量为非滞育幼虫的2.17倍,甘油含量为非滞育幼虫的1.76倍;但二者体内自由水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同时,滞育幼虫P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非滞育幼虫的,但SOD活力则略低于非滞育幼虫的,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豆食心虫幼虫由非滞育进入滞育状态过程中,通过调节自身生理代谢使其体内糖类等生化物质含量显著升高,部分保护酶活性显著增强,进而显著提高其过冷却能力以有效应对低温等不利环境条件的来临。  相似文献   
3.
β多样性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论题,相同的β多样性格局可能由不同的生态过程所决定。该文通过构建零假说模型和典范变异分解的方法,比较了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Form.Pinus tabulaeformis)和辽东栎天然林(Form.Quercus wutaishanica)林下植物群落β多样性,确定了环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在β多样性形成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1)油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的林下群落均具有相似的β多样性大小,均呈现明显的种内聚集过程。(2)环境和空间共同解释了两种林型林下物种组成的较大变化(草本层[E+S]为33%~45%;灌木层[E+S]为21%~35%),且主要以环境解释量为主(包括纯环境变量[E|S]和空间化的环境变量[E∩S])。(3)油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林下群落β多样性形成的不同过程主要体现在生境异质性差异以及特定的环境因子间,例如,海拔梯度、枯落物厚度以及土壤养分(速效氮和速效钾)是引起两种林型林下物种差异的显著环境因子。综上结果认为,黄土高原的油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的群落构建均由确定性的环境过滤为主导,但两种林型的环境过滤过程并不一样,主要表现为生境异质性的差异和不同的环境限制因子。对于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应该保证不同群落的生境异质性,同时不能忽视扩散限制及其与生境异质性二者交互作用对β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含谷氨酰胺制剂的肠外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在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后,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截止2012年发表的文献的纳入和质量做出评估。资料的Meta分析采用RevMan5.0软件。结果:4篇文献被纳入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谷氨酰胺制剂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OR=0.26,95%CI=[0.09,0.76]),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OR=0.26,95%CI=[0.11,0.60])和住院天数(OR=2.58,95%CI=[-4.78,-0.45]。结论:含谷氨酰胺制剂的场外营养可以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但仍需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5.
磷水平对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甜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外源磷水平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对寄主植物甜玉米菌根侵染率、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氮磷含量、精氨酸含量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很好的侵染于玉米植株根系。且不同磷水平条件下,菌根侵染率差异较显著。在低磷水平下,菌根侵染率较高。孢子数量随着磷水平提高而增加。菌丝室根外菌丝鲜重在P40时最高。菌根化的甜玉米生物量及氮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低磷水平促使甜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显著提高。甜玉米地上部总氮和地下部总氮含量分别在P40、P80和P20、P40时最高。地上部总磷和地下部总磷含量分别在P80和P160时最高。菌根精氨酸含量在低磷(P20)时最高。研究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促进甜玉米幼苗生长并与外源磷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当前针对声景观的研究多数是以探索人们喜好的声音为主,而很少考虑声景观与视觉景观的相互作用。为探讨城市绿地中声景观与视觉景观相互作用对于精神复愈的作用,选取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以能够反映样地景观特点的视频作为复愈能力评测的媒介,通过计算机技术将选取的5种声音(单一鸟鸣声、多种鸟鸣声、蛙叫声、流水声和中国古典音乐)与在所选样地上录制的8段视频进行组合,选择191位大学生作为评价人员,对城市绿地的精神复愈性能力进行评价;并邀请5位景观专业的研究生对城市绿地的景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绿地中存在水流声或蛙叫声会降低绿地的精神复愈能力;把单一鸟鸣声和多种鸟类鸟鸣声设置在地形起伏较平坦的环境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精神复愈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