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高耐SO2玉米自交系Q9进行了SO2胁迫下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30对引物组合进行的PCR扩增中,获得了13条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3条诱导表达,2条增强表达,6条减量表达,2条抑制表达.序列分析和数据库比对表明,GenBank中只搜寻到5条cDNA序列,其中2条增强表达的cDNA片段D1和D5分别与氨基酸结合蛋白ABP、锌指结构转录因子蛋白DOF部分序列高度同源,其他诱导表达的3条cDNA(D3、D6、D11)功能未知,可能是新的cDNA片段.经半定量RT-PCR分析验证,D1和D5转录水平受SO2胁迫表达显著增强,推测D1和D5可能参与了玉米对SO2胁迫的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香蕉束顶病毒与香蕉寄主致病的互作分子机制,本文报道利用Make Your Own“Mate&PlateTM”Library System试剂盒成功构建感染BBTV香蕉叶片的cDNA文库。通过改良CTAB法提取感染BBTV香蕉叶片的总RNA,采用SMART法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经SfiI酶切并去除短片段之后,与经同样酶切的pGADT7-SfiI载体连接,利用电转法将重组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宿主细胞中,获得初级cDNA文库,最后以初级文库100万克隆为基数扩增,得到扩增文库并提取质粒。结果得到库容量大于2.0×106的初级文库,检测表明文库cDNA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在700~2 000 bp,文库重组率为87.5%。结果表明,该文库质量较好,可用于后续酵母双杂交互作蛋白筛选试验,本研究为开展病毒与寄主互作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有临床症状的鞍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ur,GCT)的病理组织学起源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我院收治的1 例具有临床症状的GCT 患者的治疗状况和病理结果,并结合近20 年来关于GCT 病理和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探 讨GCT 肿瘤病理组织起源和治疗要点。结果:该患者影像学报告怀疑鞍区炎性肉芽肿,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复查MRI 显示鞍区占 位较前次无改变,增强MRI可见占位明显强化,诊断良性肿瘤,并采取翼点入路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 术后患者头痛缓解,尿量、尿比重、垂体内分泌激素等相关指标相继恢复至正常值。结论:GCT 很可能起源于神经组织,伴有临床 症状的GCT 的治疗首选开颅手术,肿瘤残存的患者,术后不必放射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相似文献   
4.
两种NC膜条上马铃薯A病毒DAS-ELISA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双抗体夹心ELISA反应原理,在两种不同加工成形的硝酸纤维素膜条(NC strip)上进行了马铃薯A病毒(PVA)的检测研究,并以酶标板ELISA做参比。结果表明,在NC条-2(NC strip-2)上的检测灵敏度与酶标板ELISA相当,而反应试剂的用量仅为酶标板ELISA的百分之一;NC条-1(NC strip-1)由于加样点间易发生交叉污染而不适合进行ELISA检测。应用NC条-2可稳定进行PVA的ELISA检测,为进一步开展微流体斑点免疫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通过群体感应监控范围内菌体数量并调节其自身相关基因的启动表达,进而完成对质粒的接合转移、毒力因子的表达、抗生素的产生和稳定期的进入等一系列相关生命活动的控制,因此群体感应对细菌群体的稳定有重要作用,随着对群体感应系统研究的深入,群体感应相关基因元件及调控原理逐渐清晰,也有许多群体感应系统被应用于实践中。本文中,笔者综述了几种当今研究比较清楚且有代表性的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及其调控元件,并且介绍了利用群体感应相关元件构建基因开关实现代谢流的动态调控,以及利用致病菌的群体感应实现微生物的检测及杀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DNA6编码的核穿梭蛋白(nuclear shuttle protein,NSP)在病毒的侵染、复制、运输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BBTV DNA6与寄主香蕉蛋白的互作,本实验利用两对引物的PCR扩增得到BBTV -nsp片段,混合各自PCR产物进行熔化退火可得到1/4两端含有EcoRⅠ和BamHⅠ的酶切位点序列的DNA产物,将目的片段连接到酵母双杂交系统的pGBKT7诱饵载体中,成功获得pGBKT7-nsp,并将重组质粒pGBKT7-nsp转化入Y2H Gold酵母菌株中进行毒性检测和自激活验证。结果表明,pGBKT7-nsp没有自激活活性,同时对酵母细胞也无毒性,符合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的要求,可用于下一步的蛋白互作实验。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抗体夹心ELISA反应原理,在两种不同加工成形的硝酸纤维素膜条(NC strip)上进行了马铃薯A病毒(PVA)的检测研究,并以酶标板ELISA做参比。结果表明,在NC条-2(NC strip-2)上的检测灵敏度与酶标板ELISA相当,而反应试剂的用量仅为酶标板ELISA的百分之一;NC条-1(NC strip-1)由于加样点间易发生交叉污染而不适合进行ELISA检测。应用NC条-2可稳定进行PVA的ELISA检测,为进一步开展微流体斑点免疫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有临床症状的鞍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ur,GCT)的病理组织学起源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具有临床症状的GCT患者的治疗状况和病理结果,并结合近20年来关于GCT病理和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探讨GCT肿瘤病理组织起源和治疗要点。结果:该患者影像学报告怀疑鞍区炎性肉芽肿,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复查MRI显示鞍区占位较前次无改变,增强MRI可见占位明显强化,诊断良性肿瘤,并采取翼点入路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术后患者头痛缓解,尿量、尿比重、垂体内分泌激素等相关指标相继恢复至正常值。结论:GCT很可能起源于神经组织,伴有临床症状的GCT的治疗首选开颅手术,肿瘤残存的患者,术后不必放射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