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都安仙洞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局一地质组在都安瑶族自治县一洞穴——仙洞内发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1974年冬,笔者和刘殿武、张建军等在该区进行古人类和古生物考察时,对仙洞进行了短期发掘,并采集到一些动物化石标本,现将该洞堆积物和化石情况作一简述,并对地质时代提出一初步意见。一、溶洞及其堆积物仙山位于大化公社西北约7公里、亮山大队一公里余处。仙山东南面为下三叠统砂质页岩的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为和缓;其西面及北面皆为  相似文献   
2.
广西田东县祥周公社定模洞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田东定模洞的堆积层中,发现了一枚人牙化石和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其时代初步定为更新世晚期。这是桂西人类化石的一个新地点。  相似文献   
3.
自1974年山西阳高许家窑遗址发现以来,关于该遗址的地质时代,许多科学工作者发表了很不相同的看法,用同位素等方法测定的绝对年代数据也相差很大。贾兰坡教授等根据一1974年首次发掘的动物群和文化遗物,认为许家窑人生活的时代大致相当于欧洲发达的莫斯特文化期至奥瑞纳文化期之初的阶段,也就是玉木冰期早期阶段,估计它的绝对年龄约在距今6万至3万年前。1976年卫奇等进一步发掘该遗址,发现了北京猿人遗址的代表种——裴氏扭角羊和似布氏田鼠,结合地层的分析,贾兰坡教授等认为该遗址的年代应超过10万年。严富华等分析了许家窑遗址的孢粉  相似文献   
4.
许家窑人颞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茂霖 《人类学学报》1986,5(3):220-226
本文记述1979年在许家窑遗址获得的人类左侧颞骨化石一块。通过与北京猿人、欧洲早期智人和现代人等的比较,表明许家窑人颞骨的某些性状较原始,有些性状则较为进步,但更主要的是许多特征介于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  相似文献   
5.
今年4、5月份,贵州省108地质队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在贵州省威宁草海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工作。于5月初在东山公社王家院子附近发现一处旧石器地点。 该地点位于威宁草海盆地的东南,堆积物是由2米左右的湖沼相交替沉积所组成,基岩是石炭纪灰岩。 在地表下约50公分有一层菱铁矿,在该层找到打制石器和石片共40余件。共生的动物有剑  相似文献   
6.
1981年发现的安徽和县猿人化石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吴茂霖 《人类学学报》1983,2(2):109-205
本文记述1981年在安徽和县发现的人的五枚牙齿化石、额骨眶上部残片及顶骨残片一块。研究表明,大多数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非常相似,但也有较北京猿人进步的特征。和县猿人无疑地属直立人(Homo erectus),和县猿人的门齿与元谋猿人的门齿,在形态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广西柳江土博出土的人牙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动物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广西柳江县土博公社发现一洞穴,地层中含有人类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其时代初步定为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仅是牙齿九枚,根据其形态特征,这些材料的系统地位似应与柳江人相当,分类上可归属晚期智人。  相似文献   
8.
贵州桐梓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冬,贵州省112地质队于桐梓县岩灰洞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等材料。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后即派张森水、吴茂霖二同志随同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同志前往考察。在112地质队淮子水地质组的同志们密切配合下,勘察了化石产地和邻近的洞穴,对岩灰洞作了短期的试掘,次年冬,由张振标、王令红、张银运和吴茂霖等四人组成的野外队在岩灰洞进行了较系统的发掘工作,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一枚、旧石器数件和用火痕迹以及相当多的哺乳动物化石。此外,在洞穴中已被人翻乱的部位得到了几枚石化程度极浅的人牙齿,它们很可能包含在地层的上层,所以本报告不对此进行研究。此外,我们在整理标本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枚古人类前臼齿化石。这是贵州省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地点,也是该省继黔西观音洞之后的第二个旧石器地点。  相似文献   
9.
一、材料来源柳州博物馆保存了来自柳州市东南郊东方红公社新风大队楼梯山水边洞(野外号:74099)的大熊猫下颌骨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头骨各一个。根据这一线索,1974年12月,我们与广西博物馆、柳州博物馆共同在这一地点作了发掘,又获得一具大熊猫头骨(V4715),和前一件标本属同一个体。根据尺寸大小和形态特点,它属巴氏亚种(我们同意王将克的意见,采用如下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同时获得的其它哺乳动物化石有: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旧石器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记述了1982年采自贵州威宁的一批旧石器及其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动物化石有8种,其中有一新种——威宁轴鹿(Axis weiningensis sp. nov)。旧石器41件,绝大多数是经第二步加工的工具,且用陡向和复向修理,其性质与观音洞基本一致。依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研究的初步结果,这个地点的时代属于晚更新世的后一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