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福山区2011—2019年土地利用监测数据和统计年鉴作为数据源, 通过GIS技术, 运用转移矩阵、主成分分析、标准差椭圆和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等方法来研究福山区近10 a间的LUCC及其驱动力, 并计算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和土地复垦潜力, 从土地利用的视角研究福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合理途径。研究表明, 10 a来, 受海岸线变化和围填海影响, 土地总面积自710.87 km2增加至713.56 km2, 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04%。福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大, 其中耕地、园地、草地、水域用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 林地、居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呈增加趋势; 在空间上土地利用类型聚集程度增强, 具有很强的向心性;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 福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受到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和土地复垦资源较低, 且空间分布不均衡。以期为农村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同时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水热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对于估算陆地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IS遥感影像获得的时间序列NPP和土地覆盖产品,结合气象观测数据(气温和降水),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2000-2015年东北地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评估水热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该地区植被NPP的相对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东北地区植被NPP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369.24 g C m-2 a-1增加到2015年的453.84 g C m-2 a-1,平均值是412.10 g C m-2 a-1,年际增加速率为4.54 g C m-2 a-1。近16年来东北地区年均植被NPP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整体变化趋势以增加为主,其中轻微增加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45.9%。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年均NPP差异明显,其中灌木最高为400.34 g C m-2 a-1,草地最低为300.49 g C m-2 a-1。东北地区植被NPP与气温的相关性不明显,而与降水量主要表现为正效应。水热波动对该地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NPP总量变化的贡献大于土地覆盖变化的贡献,其中对森林和农田的贡献最大,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