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桉树作为速生树种,广泛种植于我国多个省市,其生态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及惠州市惠东县设置的32个样地,分别调查2003~2008年种植的人工桉树林及其对照林下植物种类、数量、盖度、频度等。共调查到植物194种,隶属65科141属,其中桉树林和对照林中均出现的物种共81种,桉树林下仅有种56种,对照林下仅有种57种;各年度种植的桉树林灌木层Margalef指数为0.416~6.005,对照林为0.541~4.492;桉树林灌木层Simpson指数0.563~0.892,草本层0.544~0.833,相应对照林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为0.547~0.939和0.621~0.866;桉树林灌木层和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954~3.013、0.927~2.188,相应对照林各为1.027~2.458和1.028~2.101。各年度桉树林灌木层、草本层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对照林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均呈现出逐年上升、至4年生达顶峰、后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鸟天堂及其周边鸟类资源调查, 研究了小鸟天堂鸟类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 小鸟天堂共有鸟类 96种 , 隶属 14 目、 34 科、 68 属 , 其中以非雀形目鸟为主, 科、属、 种各占总数的 52.94%、 58.82%和 57.29%, 其科属多样性(DG-F=0.7625)大于雀形目鸟类(DG-F=0.7145)。鸟类优势种共 18 种 , 约占 18.75%, 以鹭鸟居多 , 3 种鹭科鸟类群落数量为 6040-6290 只之间 , 夜鹭数量最多 , 池鹭其次 , 白鹭相对较少。按居留型 , 留鸟和冬候鸟数量占优 , 各为51.04%和 40.63%; 区系特征表现为东洋界和古北界鸟类多 , 各占 45.83%和 41.67%。小鸟天堂内鸟类种数、物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均大于东面英洲河沿岸和北面农业区 , 而相邻两处区域均以雀形目数量居多 , 说明小鸟天堂是该区域鸟类集中分布区 , 但相邻区域已不适合鹭鸟等非雀形目鸟类活动。通过鸟类群落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 结合周边生境调查, 剖析小鸟天堂面临的环境问题, 并提出环保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陇东董志塬植被生态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的自然植被,结果表明:董志塬主要自然群落类型包括3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14个群。共记录植物33科65属165种,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蔷薇科(Rosaceae)居多。塬内各植物群落生物量处于"Va~Ⅱ"水平,其中森林群落"Ⅲ~Ⅱ"、灌丛、草原群落"Va~Ⅳ";生长量处于"Vb~Ⅱ",其中森林"Ⅲ~Ⅱ"、灌丛群落"Ⅳ~Ⅲ"、草原"Vb~Ⅲ";物种量处于"Va~Ⅲ"水平,其中森林和灌丛群落"Va~Ⅳ"、草原"Ⅳ~Ⅲ";群落郁闭度处于"Ⅳ~Ⅱ"水平,其中森林和灌丛为"Ⅳ~Ⅱ"、草原"Ⅳ~Ⅲ";群落结构度处于"Ⅳ~Ⅰ"水平,其中森林植被"Ⅱ~Ⅰ"、灌丛群落"Ⅳ~Ⅱ"、草丛群落"Ⅳ~Ⅲ"。综合各群落盖度、物种量、生物量、生长量、群落结构等5项指标进行评价,董志塬内各天然植被群落类型综合评价等级为"Ⅳ~Ⅱ"的水平,其中森林群落综合水平均为"Ⅲ~Ⅱ",灌丛群落和草原群落处于"Ⅳ~Ⅲ"水平。  相似文献   
4.
区域和景观尺度的生态保护修复应以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过程实现为目标。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连通性修复方法引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识别领域,以粤港澳大湾区外延范围——粤港澳地区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最小阻力模型、电路理论模型,识别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及障碍点、生态夹点、生态敏感区,提供了一种中尺度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研究案例。结果表示:(1)研究区生态源地总面积5.27万km~2,潜在生态廊道138条,共同构成了环绕粤港澳大湾区的环形生态屏障,但局部区域仍存在一定的保护空缺。(2)研究区生态障碍点、生态夹点面积分别为442.7、9.1 km~2,对其进行针对性修复可显著改善生态连通性。(3)研究区生态敏感区共4302.48 km~2,青云山、九连山、起微山等重要生态源地内存在部分生态退化区域,对其进行修复可防范生态风险、提升生态功能。未来应通过空间规划途径对重要源地和生态廊道加强保护监管,对生态节点、生态敏感区、生态退化区进行分区分类修复。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粤港澳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