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分析并测定了从15个位于黄土高原北部的遗址中浮选的炭化植物遗存的年代及数量,讨论了该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农业结构的变化、发展及自适应。研究表明,该地区粟的占比随着遗址年代的推移呈现出上升趋势,证明了先民的农业技术随时间变化而发展;受季风降水特征影响,东南部灌丛草原区粟的占比随时间变化上升趋势明显,西北部干草原区则变化较弱,证明环境的差异也造成了农业模式的不同;在干旱气候条件限制下,自中全新世以来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的主要作物始终为粟和黍,粟作农业奠定了黄土高原乃至中国北方的文明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条湖剖面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结合高精度AMS-14C测年, 探讨研究区~11400-1060 cal BP期间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 ~11400-9400 cal BP期间, 条湖处于高水位且流域内化学风化作用较强, 气候条件相对温暖湿润; ~9400-8100 cal BP期间, 湖泊水位下降, 化学风化作用减弱, 指示了干旱的气候条件; ~8100-5800 cal BP气候相对湿润, 其中最湿润时段出现在~8100-7200 cal BP之间; ~5800-4800 cal BP期间, 气候转干。~4800 cal BP以后人类活动增强, 导致区域荒漠化加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