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被发现之前,人们早就认识到血液中含有潜在致病能力的抗原,多次输血患者的免疫功能会发生异常改变。70年代末期,认识到供体血液中可有嗜T细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污染。HIV是可传染性病原体,能导致AIDS相关性免疫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针刀联合曲安奈德、正清风痛宁、利多卡因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疼痛科就诊肩周炎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治疗组40例(曲安奈德+正清风痛宁+利多卡因+臭氧治疗),针刀治疗组40例,综合治疗组40例(曲安奈德+正清风痛宁+利多卡因+臭氧+针刀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组内比较,3组治疗后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治疗前3组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药物及针刀治疗组,综合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高于药物及针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刀治疗联合曲安奈德、正清风痛宁、利多卡因及臭氧在关节腔及关节周围注射治疗肩周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实验59.神经的特性目的——给予学生们有关神经兴奋性和传导性的概念。研究神经特性的实验是必须要做的实验。在本实验所叙述的两种实验方式中,第—种可供学生们实习时采用,而第二种则只能由教师向他们示教。在实验15中叙述过的第三种实验方式,也是为示教而介绍的。第一种实验方式材料及设备 1)一条刚被切下来的蛙腿;2)迦尔瓦尼氏叉;3)解剖刀;4)镊子两个;5)纯净的食盐结晶;6)柔软的毛笔;7)生理盐溶液(0.65%NaCl);8)5—6平方厘米的方纸块;9)制作实验标本用的小盘子或木板;10)盖玻璃片;11)氯  相似文献   
4.
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豆激酶纳是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发现的一类具有溶栓效果的蛋白酶,由于其具有安全,高效,作用时间长,易吸收,廉价等优点,现在正成为一个开发治疗血栓类疾病药物的研究热点。从本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高溶栓的纳豆杆菌N07出发,提取总基因组DNA,利用PCR手段扩增获得了纳豆激酶长为825bp的成熟肽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ZaA-NK,经EcoR I、Xba I双酶切、PCR、测序验证得出重组表达质粒上的外源基因即为825bp的目的片段;将重组质粒pPICZaA-NK用内切酶Sac I线性化后电击导入毕赤酵母X33,通过含Zeocin的YPDS平板筛选获得重组酵母。重组酵母在BMMY培养基中发酵培养,用1%甲醇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发现发酵上清具有纤溶活性,经硫酸铵盐析、透析、Sephadex-G50过柱等步骤分离得到纳豆激酶蛋白,进行SDS-PAGE鉴定表明,表达的纳豆激酶蛋白分子量为27KD。以尿激酶为标准,实验所得纳豆激酶发酵上清液溶栓活性约为195U/mL。成功的将纳豆激酶成熟肽基因在毕赤酵母X33中表达,为纳豆激酶基因工程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C带核型在物种鉴定、分类阶元间的比较及其系统演化关系的推断中是一个有用的指标,染色体组内C带分布位置、大小、数量及异染色质含量可以反映出属、种及种下阶元的细胞学异同.本研究报道了中国2种短鼻蝗--裴氏短鼻蝗Filchnerella beicki和宽顶短鼻蝗Filchnerella amplivertica的染色体C带核型.结果表明:2种短鼻蝗均为XO(♂)型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组成均为2n ♂=19,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在各染色体相对长度、C带的大小、位置和着色程度上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分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灵敏可视化核酸试纸条法快速检测 HBV 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试纸条的快速、灵敏及可视化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方法.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肝病毒的保守区,其中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修饰异硫氰酸荧光素和生物素.核酸试纸条上的胶体金以及检测线处分别标记有链霉亲和素以及抗荧光素抗体.将扩增产物与展开液混合后点样,10min 后即可用肉眼判读结果.在优化了展开液成分、上样体积以及上样浓度之后,对该方法的灵敏度进行了评价.最后收集15例阴性样本及33例HBsAg 阳性样本,按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分类后使用核酸试纸条进行检测,并与实时荧光PCR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试纸条检测乙肝病毒核酸的灵敏度为250eopies/mL.在临床样本的测定中,该方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均为100%.且两种方法检测不同血清标志物类型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异.结论:核酸试纸条技术能够用于乙肝病毒核酸的可视化检测,与实时荧光PCR相比检测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在基层医院体检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CT后处理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符合条件的56例患者行CT扫描,原始采集层厚为0.75mm,重建层厚7mm。发现结节时利用层厚为0.75mm的原始数据对病灶及周围组织进行三维重建,MPR重建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病灶最大径平面图像,应用后处理软件重建出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结果:56例肺结节中恶性结节31例,良性结25例。4例假阴性包括2例腺癌、1例鳞癌和1例小细胞癌,4例病灶直径均小于1.0cm。5例假阳性包括2例肌纤维母细胞瘤和3例结核球。三维率>1.5的肺结节89%是良性SPN。结论:多层CT多平面重建与最大密度投影技术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多平面重建技术的价值优于最大密度投影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稻游离小孢子培养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小孢子培养技术不但可用来生产单倍体植株和加倍单倍体植株,而且可望成为转基因的理想受体系统。目前转基因技术、分子杂交技术与小孢子培育技术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加快水稻育种速度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水稻小孢子分离纯化、影响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发生的因素以及植株再生三个方面综述了水稻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就水稻小孢子培育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小孢子培育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hb(hunchback)基因是昆虫胚胎前后轴模式形成的关键基因.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hb基因的功能已有报道,但其表达模式还不清楚.为了研究胁基因在东亚飞蝗卵子形成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在蛋白质水平上检测了hb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在卵子形成过程中,hb基因局限在卵细胞核区中表达,随着卵子的发育逐渐移至卵细胞的后端;卵受精后,核区里的Hb蛋白向外扩散,在卵后端形成浓度梯度;胚盘期,hb基因在胚盘中央呈带状表达;胚盘分化为原头和原躯干后,表达条带变宽,并呈现出梯度表达,该表达区域将形成颌、胸部的部分体节;随着腹节开始形成,hb基因在颌胸部的表达逐渐减弱,而在腹部后端的“生长区”表达,并呈现出不连续性.经比较,hb易基因在昆虫颌胸部的表达较为保守,而在卵子形成过程中和腹部的表达具有较大的变异性.与黑腹果蝇等长胚带昆虫相比,东亚飞蝗hb基因在体节形成的基因级联调控中具有更重要、更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系一三叠系界线剖面为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在分子和同位素方面的重要进展.2-甲基藿烷指数反映了蓝细菌繁盛集中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约1Ma的时间内,对应于第26-37层,并主要以两幕形式出现.第一幕在第26层,第二幕在第29-37层(由多个峰值组成).海洋有孔虫、腕足类和牙形石等动物的灭绝也主要表现为两幕,分别对应于煤山剖面第25层和第28层.碳酸盐碳同位素出现两幕负偏,分别对应于第24-26层和第29-37层,可以在特提斯海域进行对比.绿硫细菌分子标志化合物指示的海水透光层富H<,2>S事件集中在两个层位,分别出现在第21-24层(由多个峰值组成)和第11-14层,但第一幕(第11-14层)距离动物大规模灭绝时间约1Ma之久.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和陆地风化作用的加强也主要表现为双幕式.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危机和环境变化均以幕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双幕式,反映了当时地球表层系统的变化表现出两个重要特征,即不稳定性和长期性.值得注意的是,奥陶纪一志留纪之交、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三叠纪-侏罗纪之交这4次生物大灭绝均表现出双幕式特点,是生物对同一地内事件两种不同状态(如海平面变化中的海退和海进,气候变化中的变暖和变冷等)或者多种地内事件的综合响应,可能是地内事件导致生物危机的一个共同特征,从而区别于地外事件引起的单幕式生物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