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明念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2):1886-1887,1873
目的:针对电流治疗骨折等疾病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方法:分析以往使用电流对骨折等疾病进行治疗时存在的电化学副作用、创口易于感染、重复施术不便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诸如使用溶液导电、隔离电解物、使电极与创口闭合生长等改进方法;并提出将电流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骨科疾病电流疗法改良方案。结果:将电流与药物相结合治疗骨折等疾病是很有可行性的治疗方法,本法不仅克服了已往疗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还为骨伤药物直接进入病患部位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使骨折、骨不连等疾病能够快速愈合。今后应加强研究骨折愈合各阶段所需的直接注射药物及其配比。完善电流—药物复合电极使用方法,以便与本法尽快进入临床实践。结论:将电流与药物相结合治疗骨折等疾病是很有可行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彭传敏  陈儒念 《蛇志》1991,3(3):36-38
本文着重分析了广西城市和农村脑血管病发病情况的差异。我们发现城市CVD发病率、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但是农村CVD的死亡率高于城市,其中我们对其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样品水势差异对叶室平衡时间和热电偶冷却时间的影响;比较了湿度法和露点法的测定结果,活体测定与离体测定的结果以及两种渗透势测定方法的结果;并用离体法测定了大麦在NaCl胁迫下叶片Yw,Ys和Yp 的动态变化;用活体法测定了小麦和蚕豆在大田条件下叶片Yw、Ys和YP 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血管中血液流动对血管的影响及血液内低密度脂蛋白(sLDL)微粒行为的模拟分析,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原因。方法:第一步,使用流体力学软件CFD,建立动脉血管弯曲分叉仿真模型;第二步,分析血液流动特性,跟踪血液中15—25纳米尺度范围类的sLDL粒子在动脉分叉模型中的流体力学行为,研究sLDL在血液流速稳定下在血管中的空间分布及流场特征分布。结果:血管起始段出现压强很高的区域。在动脉血管弯曲内侧处及分岔处的分支外侧血液流动较慢,并且在这些部位出现压强较高的区域。在血管弯曲外侧处及分岔点处,sLDL与血管壁发生碰撞的几率较其它位置较高,粒子在血管上沉积高发区域在这些部位呈斑块状分布。讨论及结论:在血管起始段的高压,可能是导致这一部分血管损伤,并进而引起动脉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动脉血管弯曲外侧处及分岔点处出现的高压低速血流分布,一方面增大了血液中包括sLDL粒子在内的致病因子与血管壁的接触时间,另一方面则引起这些部位血清的侧漏加强,出现所谓的’浓度极化’现象,从而导致这些部位出现高浓度的sLDL分布,增大sLDL粒子与血管壁的接触几率;粒子在血管上沉积高发区域往往存在于动脉血管分岔点处,而在血管弯曲外侧处也有较高几率沉淀,呈斑状分布;长期性轻微性振动的剪切压力的作用使多数血管内皮细胞性质改变,促进动脉硬化形成。在动脉血管起始段、弯曲处及分岔点处血液的高压低速分布、sLDL粒子的高沉积率及低剪切应力等是动脉硬化产生及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了缺失热点区的两个DMD cDNA片段1b-2a及8为探针检测Duc-henne型及Becker型肌营养不良(DMD/BMD)患者的基因缺失。在34例不相关患者中分别检测到5例及8例基因片段缺失,缺失检测率分别为14.7%及23.5%,总检出率为38.2%。结果表明,中国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缺失也不是随机分布的,主要集中于基因中心附近,其次在基因5′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血管中血液流动对血管的影响及血液内低密度脂蛋白(sLDL)微粒行为的模拟分析,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原因.方法:第一步,使用流体力学软件CFD,建立动脉血管弯曲分叉仿真模型;第二步,分析血液流动特性,跟踪血液中15.25纳米尺度范围类的sLDL粒子在动脉分又模型中的流体力学行为,研究sLDL在血液流速稳定下在血管中的空间分布及流场特征分布.结果:血管起始段出现压强很高的区域.在动脉血管弯曲内侧处及分岔处的分支外侧血液流动较慢,并且在这些部位出现压强较高的区域.在血管弯曲外侧处及分岔点处,sLDL与血管壁发生碰撞的几率较其它位置较高,粒子在血管上沉积高发区域在这些部位呈癍块状分布.讨论及结论:在血管起始段的高压,可能是导致这一部分血管损伤,并进而引起动脉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动脉血管弯曲外侧处及分岔点处出现的高压低速血流分布,一方面增大了血液中包括sLDL粒子在内的致病因子与血管壁的接触时间,另一方面则引起这些部位血清的侧漏加强,出现所谓的'浓度极化'现象,从而导致这些部位出现高浓度的sLDL分布,增大sLDL粒子与血管壁的接触几率;粒子在血管上沉积高发区域往往存在于动脉血管分岔点处,而在血管弯曲外侧处也有较高几率沉淀,呈斑状分布;长期性轻微性振动的剪切压力的作用使多数血管内皮细胞性质改变.促进动脉硬化形成.在动脉血管起始段、弯曲处及分岔点处血液的高压低速分布、sLDL粒子的高沉积率及低剪切应力等是动脉硬化产生及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咽喷射通气在无痛胃镜检查的应用安全性.方法:将94例自愿选择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抽样分为3组,A组鼻导管给氧;B组患者不给氧,SPO2降低至90%时面罩给氧;C组患者行鼻咽高频喷射通气.比较3组患者麻醉前后SPO2、呼吸频率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麻醉后2分钟与麻醉前比较SPO2降低,之后逐步回升至麻醉前水平;其中有6例病人SPO2降低至90%需面罩给氧.B组患者从2分钟开始SPO2下降,直到8分钟开始回升,10分钟后仍未达到麻醉前水平;其中17例患者SPO2下降至90%需要面罩给氧.C组患者SPO2平稳,麻醉前与麻醉后相比未发生明显降低.麻醉后所有患者的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8分钟开始呼吸频率逐渐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三组患者均为发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无痛胃镜应提前给氧以避免危险发生,鼻导管通气有一定的缺点.鼻咽高频喷射通气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探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对肿瘤细胞A549、Hep G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为目的,以h ESCs、A549细胞、Hep G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ranswell小室在体外分别建立h ESCs与A549、Hep G2细胞的非接触式共培养的方法,设置Co-A549、Co-Hep G2作为实验组,单独培养的A549、Hep G2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Hoche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q RT-p 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及Caspase-3的m 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5),Hochest33258染色观察到实验组细胞出现核固缩、变形,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q RT-p 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h ESCs可上调实验组细胞Bax、Caspase-3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p0.05)。由此我们得到人胚胎干细胞对肿瘤细胞A549、Hep G2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可诱导A549、Hep G2肿瘤细胞的凋亡的结论,为干细胞治疗肿瘤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境监测指示物种,区域性的鸟类监测有利于地方管理部门作出科学的鸟类多样性管理决策。赣州作为江西面积最大的行政区,但现有的鸟类数据报道较为零散,尚没有完整的鸟类名录,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现有的赣州鸟类名录进行汇总。江西赣州地区共有鸟类392种,隶属于20目75科,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7.1%,占江西省鸟类总数的68.7%。新增加赣州鸟类新记录6种,其中黑叉尾海燕(Hydrobates monorhis)为江西省鸟类新记录。鸟类物种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2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18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威胁物种11种。赣州市的食虫和树冠巢鸟类最多,分别占鸟类总数的38.0%和36.4%。本编目为江西赣州地区的鸟类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赣州具有较为丰富的鸟类多样性,保护区监测空白分析表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鸟类监测的热点区域,而大部分非国家级保护区的鸟类监测报道较少,并不利于保护区管理和鸟类数据共享,亟待作出监测行动,以弥补监测空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枯草芽胞杆菌紫外线诱变实验教学方案,以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预期结果。【方法】从菌体培养、活菌浓度估测和辐射参数三方面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结果】采用液体培养法活化菌体有利于制备均匀的菌悬液,采用比浊法估测初始菌悬液浓度可以指导学生将其稀释至102-103 CFU/m L的浓度;涂布接种后平板表面干燥、培养皿盖内无明显水珠附着,是获得单菌落的关键;在紫外辐射过程中采用固定的菌悬液体积和搅拌速度,可以获得规律性的辐射剂量——致死效应曲线。【结论】优化后的方案实验结果易得、重复性好,可供教学和研究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