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dhbC基因,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dhbC基因片段长为1197bp,预期编码398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大小为43.8kD。将目的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0a(+),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获得重组菌株BL21(DE3)/pET-30a-dhbC,以IPTG在30oC诱导4h实现高效表达,获得一个分子量为48.8kD的融合蛋白。重组蛋白可溶性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主要为可溶性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与兔抗His-tag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在48.8kD处有特异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证明重组质粒中含有dhbC基因。通过同源重组的策略将dhbC基因敲除后重新导入,验证了dhbC基因与嗜铁素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修国  张天宇 《菌物系统》2007,26(4):477-483
报道匍柄霉属的四个新种:播娘蒿匍柄霉Stemphylium descurainiae、绣球匍柄霉Stemphylium hydrangeae、豌豆匍柄霉Stemphylium pisi和塔形匍柄霉Stemphylium turriforme。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3.
匍柄霉属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新种是矩卵单格孢Ulocladium oblongo-obovoideum,新记录种是倒卵单格孢U.obovoideum。新种的模式标本和新记录种的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介绍暗色丝孢菌的3个新记录种,Exochalara guadalcanalensis、Monilochaetes regenerans、Catenularia piceae。对以上3个种进行详细的观察以及形态特征描述和图解。标本均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馆(HSAUP)。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滞育诱导期进行短光照处理可影响昆虫耐寒性。为明确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耐寒性的影响, 针对中华通草蛉滞育解除过程及非滞育虫态的耐寒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方法】测定了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以及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9L∶15D)条件下自然越冬成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在-12℃下的死亡率, 并测定了室内长、 短两种光周期下实验种群2龄和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SCP)、 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以及-7℃下的死亡率。【结果】中华通草蛉12月份的自然越冬成虫SCP集中在-10~-14℃之间。SCP低于-12℃的个体占43.70%, 且-12℃处理1 d死亡率为62.00%。-12℃处理1 d条件下的长、 短光周期处理自然越冬成虫, 除处理0 d外, 长光周期处理死亡率均高于短光周期处理的, 且在处理15 (P=0.012), 20 (P=0.01)和25 d (P=0.001)差异显著。中华通草蛉试验种群相同龄期幼虫在短光周期下的SCP和FP均高于长光周期下, 但差异不显著(P>0.05); 但在-7℃下, 2龄幼虫短光周期下的低温死亡率为67.00%±4.04%, 显著低于长光周期下的低温死亡率(78.00%±1.33%)(P=0.011), 3龄幼虫短光周期条件下低温死亡率为24.33%±1.33%, 显著低于长光周期下的低温死亡率(53.00%±3.46%)(P=0.002)。【结论】中华通草蛉为结冰敏感型, 诱导滞育的短光照处理可提高其幼虫期及滞育解除过程中成虫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辣椒疫霉分离方法的研究与量化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杭州、西安、广州及武汉等辣椒病田分别采集土样 ,室内晾干研碎后 ,用选择性培养基 ,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和组织诱饵法分离辣椒疫霉 (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 ,并对土壤中辣椒疫霉的密度进行量化处理。结果表明 ,利用选择性燕麦培养基 ,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可分离获得大量的辣椒疫霉菌株 ,而且辣椒连作田的辣椒疫霉菌密度高于轮作田。组织诱饵法试验结果表明 ,辣椒叶片诱集效果最好 ,其次是辣椒果实。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采集自我国境内的皮司霉属Pithomyces 8个新种:山葵皮司霉P.arecastri sp.nov.,串珠皮司霉P.cateniformis sp.nov.,椭圆皮司霉P.ellipticus sp.nov.,蠕形皮司霉P.helminthosporioides sp.nov.,长柄皮司霉P.longipes sp.nov.,倒梨形皮司霉P.obpyriformis sp.nov.,络石皮司霉P.trachelospermi sp.nov.,和羊蹄甲皮司霉P.variegatae sp.nov.。2个中国新记录种:油棕生皮司霉P.elaeidicola和垫状皮司霉P.pulvinatus。新种分别进行了详实的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并附图。研究标本(自然标本和干制培养物)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