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动物食性分析是动物营养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手段,可用于解析动物与环境因素的关联性、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物种多样性等科学问题。近年来,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DNA宏条形码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态学多个研究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其中,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动物食性分析中具有高分辨、高效率、低样本量等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动物食性分析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总结了DNA宏条形码技术原理和食性分析方法,着重探讨了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动物食性分析在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农业害虫防治等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对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动物食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小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爆杖花(Rhododendron spinuliferum)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观赏和药用植物。为了研究爆杖花和碎米花之间的杂交物种形成过程,本研究利用FIASCO方法对爆杖花进行微卫星引物开发,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28个微卫星标记,其中22个为多态。利用爆杖花两个居群共24个个体对22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每个位点具有2~5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4个,其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083~0792和0153~0744。对筛出的28个微卫星标记在碎米花的两个自然居群中也做了检测,结果显示:有22个微卫星标记成功扩增,其中20个有多态性;每个多态位点有2~6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2个,其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000~0833和0117~0736。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可用于爆杖花及其近缘物种的居群遗传学分析和杂交物种形成研究。  相似文献   
3.
核基因组微卫星标记揭示大理茶参与了普洱茶的驯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个核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对普洱茶3个居群、大理茶3个居群及过渡型大理茶2个居群共104株古茶树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研究表明,普洱茶、大理茶和过渡型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平均等位基因(Na)为4.852,平均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1.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59和0.52,其中大理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普洱茶和过渡型大理茶。AMOVA分析表明,普洱茶和大理茶之间遗传分化显著(FST=0.305),遗传变异主要在居群内(分别为93.51%和89.41%),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低(分别为6.49%和10.59%)。主成分分析和STRUCTURE聚类分析均支持大理茶和普洱茶为不同的组,过渡型大理茶主要由大理茶驯化而来,并在栽培过程中与大理茶产生了遗传分化。在混栽的大理茶和普洱茶居群间存在由大理茶向普洱茶的明显基因渐渗,证实了大理茶参与了普洱茶的驯化过程。最后,讨论并提出了对大理茶和普洱茶古茶树资源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爆杖花(Rhododendron spinuliferum)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观赏和药用植物。为了研究爆杖花和碎米花之间的杂交物种形成过程,本研究利用FIASCO方法对爆杖花进行微卫星引物开发,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28个微卫星标记,其中22个为多态。利用爆杖花两个居群共24个个体对22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每个位点具有2~5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4个,其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083~0.792和0.153~0.744。对筛出的28个微卫星标记在碎米花的两个自然居群中也做了检测,结果显示:有22个微卫星标记成功扩增,其中20个有多态性;每个多态位点有2。6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2个,其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000~0.833和0.117~0.736。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可用于爆杖花及其近缘物种的居群遗传学分析和杂交物种形成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11个核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对普洱茶3个居群、大理茶3个居群及过渡型大理茶2个居群共104株古茶树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研究表明,普洱茶、大理茶和过渡型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平均等位基因(Na)为4?852,平均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1?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 Ho)分别为0?59和0?52,其中大理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普洱茶和过渡型大理茶。 AMOVA分析表明,普洱茶和大理茶之间遗传分化显著( FST=0?305),遗传变异主要在居群内(分别为93?51%和89?41%),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低(分别为6?49%和10?59%)。主成分分析和STRUCTURE聚类分析均支持大理茶和普洱茶为不同的组,过渡型大理茶主要由大理茶驯化而来,并在栽培过程中与大理茶产生了遗传分化。在混栽的大理茶和普洱茶居群间存在由大理茶向普洱茶的明显基因渐渗,证实了大理茶参与了普洱茶的驯化过程。最后,讨论并提出了对大理茶和普洱茶古茶树资源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