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动物孵化酶(hatching enzyme HE)是早期胚胎在特定发育阶段由孵化腺细胞产生和分泌的,在动物早期胚胎孵化中具有关键性作用^[4]。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 cell,HGC)一般为单细胞腺体,是从胚胎发育到特定阶段(孵化前)出现、至胚胎孵出后的特定时期消失的一时性细胞(transient type of  相似文献   
2.
动物孵化酶(hatching enzyme,HE)是早期胚胎在特定发育阶段由孵化腺细胞产生和分泌的,在动物早期胚胎孵化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 cell,HGC)一般为单细胞腺体,是从胚胎发育到特定阶段(孵化前)出现、至胚胎孵出后的特定时期消失的一时性细胞(transient type ofcells)。完全分化的HGC内充满了低电子密度的酶原颗粒(孵化酶原颗粒),在鱼胚中的分布因物种而异。在大多数鱼中,HGC分布在胚体的外表面和/或卵黄囊中,一般为外胚层来源。如在虹蹲鱼HGC分布在胚体的前表面、卵黄囊、咽部、鳃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属于外胚层来源。而日本鳉鱼HGC  相似文献   
3.
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凋亡诱导因子 (apoptosisinducefactor,AIF)是定位于线粒体膜间隙中的一种氧化还原酶 ,含有线粒体定位信号和核定位信号序列 ,具有很强的促凋亡活性 ,在类胚体成腔和胚胎早期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死亡信号或细胞胁迫的刺激下 ,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开放 ,释放AIF及细胞色素c至细胞质溶质中 ,具有核定位信号序列的AIF便进入细胞核内 ,引起染色质的初步凝集和DNA大规模断片化 (约 5 0kb) ,进而引发不依赖于胱冬肽酶的细胞凋亡途径 ;线粒体膜间隙释放出来的细胞色素c则可引起染色质的进一步凝集和DNA的寡核小体断片化 ,从而引发依赖于胱冬肽酶的细胞凋亡途径 ;与此同时 ,从线粒体膜间隙释放出来的AIF又可反馈放大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的渗透性 ,引起AIF与细胞色素c的进一步释放从而加快细胞死亡的进程。此外 ,细胞胁迫还可激活由多聚 (ADP 核糖 )聚合酶 1(PARP 1)所引发的细胞凋亡途径 ,通过AIF和细胞色素c引发细胞凋亡。最新研究结果表明 ,AIF同源线粒体关联死亡诱导者 (AIF homologousmitochondria associatedinducerofdeath ,AMID)与p5 3应答基因的编码产物 (p5 3 responsivegene 3,PRG3)均为AIF的同源蛋白质 ,可直接诱导人类细胞的凋亡。线虫的凋亡诱导因子WAH 1所诱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依赖于胱冬肽酶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兔角膜内皮(RCE)细胞系, 以家兔角膜为实验材料对RCE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细胞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 取活家兔角膜, 采用内皮面朝下进行贴板培养, 并利用时间梯度连续揭膜法筛选出仅含有纯净RCE细胞的培养孔, 收集纯一的RCE细胞悬浮于含有硫酸软骨素氧化降解物、牛眼生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兔角膜基质细胞培养液、羧甲基壳多糖、N-乙酰葡萄糖盐酸盐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DMEM/F12培养液(20%胎牛血清)中, 置CO2培养箱中启动原代培养. 启动培养的RCE细胞呈四角形或多角形, 3周后即可长成单层. 在随后的继代培养中, RCE细胞的形状逐渐由多角形变为成纤维样. RCE细胞生长状态稳定, 现已被传至67代, 已经建成了一个新的连续性RCE细胞系. 经鉴定, 该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约为53.8 h; 第67代培养细胞的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为44条, 但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 综合特征性染色体数目、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实验和形态回复实验的研究结果, 证明该细胞系确为家兔角膜内皮细胞系, 为哺乳动物角膜内皮细胞的理论研究及人造角膜内皮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