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为明确蔬菜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种类及筛选有益真菌,对采自我国东北地区主要蔬菜的根茎样本进行了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19个属30个种或变种,其中镰孢菌属为优势属,共分离得到10个种。研究结果表明:葫芦科蔬菜上分离的真菌种类最多,为11个属17个种。从采集地来看,在黑龙江和辽宁两省分离到的真菌数量较多,分别为12个属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豆蚜发生为害及大豆与多种作物间邻作种植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为大豆蚜的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大豆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通过田间罩笼、人工接蚜和释放天敌的方法,研究捕食性天敌对大豆蚜种群的控制作用;在佳木斯地区进行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牡丹江地区进行黄瓜-大豆-玉米、甜葫芦-大豆-玉米、烟草-大豆-香瓜、甜菜-大豆-玉米等多作物带状穿插种植模式,以单作大豆田为对照,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大豆田大豆蚜与天敌进行调查,研究作物多样性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结果】2009年6月中下旬大豆蚜开始侵入大豆田,3~5周后田间有蚜株率达到100%,大豆蚜种群发生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在田间逐渐消失。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为蚜虫天敌优势种;按大豆蚜与天敌数量之比700︰1,释放异色瓢虫和叶色草蛉成虫7 d后,蚜虫种群减退率分别为54.78%和78.79%;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在大豆蚜种群迅速增长期早熟马铃薯收获(7月20日)后第5天,豆田蚜虫天敌总数是收获前的2.6倍,与同期单作大豆田相比,间作田大豆蚜种群数量降低了51.3%。大豆与甜葫芦、香瓜、烟草和玉米等作物进行多样性间作种植,在大豆蚜田间发生高峰期,单作豆田益害比为1︰65.2,多样性种植区的大豆田益害比为1︰26~1︰42,与单作大豆田相比,间作田大豆蚜种群数量降低40.7%~83.5%。【结论】2009年大豆蚜的种群高峰期为8月3日,田间的天敌优势种类为草蛉、瓢虫和寄生蜂。早熟马铃薯与大豆间作,在大豆蚜种群迅速增长期间收获早熟马铃薯,大量蚜虫天敌转移至间作的大豆田,从而形成对大豆蚜的控制。大豆与其它经济作物间邻作,大豆田天敌昆虫与蚜虫的益害比明显提高,表明利用农田作物多样性能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生物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地区蔬菜镰孢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我国6省18市(县)的蔬菜根茎样本进行了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镰孢菌10个种.其中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为优势茵,占镰孢菌总量的73.42%,其他种类的镰孢菌为锐顶镰孢(F.acuminatum)、弯角镰孢(F.camptoceras)、蓝色镰孢(F.coeruleunm)、木贼镰...  相似文献   
4.
糖是一类重要的生命活性物质,它不仅是细胞能量代谢的源泉,还常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细胞的各种活动。人乳寡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在人乳干物质中的含量仅次于乳糖和脂肪,高于蛋白质,对婴儿的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理解人乳寡糖的生物功能和结构的关系,对其组成和结构开展分析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对人乳寡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就其预处理方法、分离分析和结构表征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人乳寡糖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白蚁是一类受到世界广泛关注的重要社会性昆虫,对人类生活、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乳白蚁属Coptotermes众多种类危害尤为严重。乳白蚁常随木质包装或原木远距离传播异地建群,其为害隐蔽、潜伏期长,一旦爆发则为害严重且难防治,因其种类多、形态趋同,同一巢群中有龄期不一的虫态和多种生物型,可用分类特征少,造成形态分类困难、人为分类现象普遍。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白蚁的分类鉴定更加快速、灵敏和可靠,系统发育分析研究更为深入全面,遗传进化方面取得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对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乳白蚁属检疫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并对DNA技术在乳白蚁属分类和进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PCR步移法对黄毛纺蚋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黄毛纺蚋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904 bp(Gen Bank序列号KP793690),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以及长度为939 bp的非编码区。A、T、C、G碱基含量分别为39.1%、35.8%、10.4%、14.7%。9个蛋白编码基因和14个tRNA基因在J链编码,其余4个蛋白编码基因和8个tRNA基因在N链编码,基因排列顺序与其它已知双翅目昆虫相同。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I以TTG作为起始密码外,其余蛋白质基因均以ATN作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多数为典型的TAA、TAG,只有COI和ND4L以单独的T作为终止密码子。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东北地区保护地内的38株黄瓜枯萎病病株及8株未发病黄瓜植株的根茎进行真菌分离与鉴定,共得到真菌11个属18个种,其中威尔士棒孢(Corynespora cambrensis)为中国新记录种。镰孢属(Fusarium)为优势属,分离到8个种及变种。  相似文献   
8.
高磊  鞠瑞亭  丁俊杰  徐颖  王建国 《昆虫学报》2013,56(9):1020-1025
在上海发现一种取食观赏草坪矮生百慕大Cynodon dactylon的草螟科新害虫。为了明确这一新害虫的分类地位、 寄主及危害状况, 本研究在形态鉴定的基础上, 结合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COI/cox1)的测序和比对方法, 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核实; 并调查了其在上海地区草坪草上的发生及危害现状。形态鉴定结果表明, 这一新害虫为原产于北美的早熟禾拟茎草螟Parapediasia teterrella, 是中国新记录属种。序列比对显示, 目标样本656 bp的cox1序列与NCBI中已提交的P. teterrellus的4个COI条形码序列覆盖率为100%, 同源性达100%, 表明分子遗传数据支持形态鉴定结果。调查发现, 早熟禾拟茎草螟寄主主要为矮生百慕大, 已在上海多个区县形成危害, 局部地区危害严重, 种群密度最高的区域达740头/m2。早熟禾拟茎草螟是中国新发现的入侵害虫, 已明确其在上海地区能定殖、 扩散, 并形成经济危害, 其入侵将威胁我国草坪产业和园林绿化的健康发展, 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TRPV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是配体门控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属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家族,能够被多种物理和化学刺激激活。TRPV1是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其异常刺激和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一直以来,TRPV1因其调节剂优异的镇痛效果而备受关注。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对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研究工作的认可,使TRPV1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TRPV1已有20多年的研究基础,但是其门控机制和药物研发仍然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从TRPV1的生理功能、门控机制和药物发现的角度出发,综述了TRPV1的表达分布、功能特点和结构特征,重点阐述了3种门控机制及TRPV1调节剂在药物发现上的进展,并对未来的TRPV1药物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