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篇 |
免费 | 94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3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疆精河地区枸杞瘿螨和枸杞刺皮瘿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枸杞瘿螨和枸杞刺次瘿螨危害情况构把疲螨AceriapallidaKeifer危害严重,构相的叶、花蕾、幼果、嫩茎、花瓣及花柄无不受其侵害,被害部位变成黑色病状的虫瘦,使组织隆起,造成弯曲畸形、变色。花蕾被害后不能开花结果,严重时全树衰弱,早期脱果、落叶,造成减产。构把刺皮廖螨Aculops恤nKuang主要危害嫩叶、花蕾和幼果。叶片受害后失绿、变褐加厚呈铁锈色,质脆易折裂,造成早期落果,即使未脱落的果实,亦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产果量及其品质。构记廖螨1991年发现,1992年大面积发生,构把刺皮廖螨是1992年发现,1995年大面积成灾。新… 相似文献
2.
凹叶木兰(Magnolia sargentiana),又名厚皮、应春花、二扬花,彝族群众称之为基普。系木兰科树种。主要分布于四川小凉山、峨眉山、二郎山等地,云南北部也有。生长在海拔1400—2500米的阔叶林中。凹叶木兰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胸径1.3米。叶倒卵形,先端圆形、凹缺或具短尖。3—4月开花,先花后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快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装置对光系统Ⅱ核心天线CP43和CP47进行了研究 ,并在 5 14.5nm激光激发下获得了它们的动力学荧光光谱。CP43和CP47的荧光光谱范围分别为 6 40~ 780nm和 6 30~ 775nm ,并且它们分别在约 6 80nm和 6 91nm处有最大峰 ,在这两个峰值处的荧光寿命分别约为 3.5 4ns和 3.2 2ns。通过理论计算认为在CP43和CP47中 ,叶绿素a的荧光发射效率分别约为 38.3%和 40 .6 %。讨论了类胡萝卜素到叶绿素a分子的能量传递 ,认为在CP43和CP47中 ,类胡萝卜素到叶绿素a分子的能量传递时间常数分别为 9.6× 10 11s-1和 1.3× 10 12s-1,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47.5 %和 6 6 .5 % ,并且估计在这两种核心天线中 ,类胡萝卜素分子和叶绿素a分子的外周间距分别约为 0 .110nm和 0 .0 85nm。 相似文献
4.
HaSNPV几丁质酶基因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产物对Bt杀虫剂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杆状病毒几丁质酶对微生物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其利用途径 ,分别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表达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HaSNPV)几丁质酶 .用PCR方法扩增出不含N端信号肽编码序列的几丁质酶基因片段 ,并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 8a和重组到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 ,在大肠杆菌 (E .coli)BL2 1和粉纹夜蛾 (Trichoplusiani)细胞系Tn 5B1 4中分别进行了表达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 15 %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量约占细胞总蛋白10 % .将含有几丁质酶的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表达产物添加到苏云金杆菌 (Bt)菌液中一起喂食 2龄家蚕 .结果显示 ,HaSNPV几丁质酶基因的 2种表达产物和Bt杀虫剂的混合物使处理的家蚕的致死时间较对照处理均明显缩短 .昆虫细胞和大肠杆菌表达产物与Bt混合物处理的LT50 分别从 93 5h和 95 1h缩短到 5 6 2h及 6 7 2h ,并且供试家蚕的生长速度明显缓慢 .研究结果表明 ,重组的HaSNPV几丁质酶有望作为Bt杀虫剂的增效剂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物理及生化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连年大发生;为在其治理中培育和推广抗虫品种;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生化测定研究了5个常用水稻栽培品种扬辐粳8号、扬稻6号、扬粳9538、淮稻9号和宁梗1号叶片中的硅含量、硅颗粒大小、蜡质含量等物理指标和一些生化指标与抗虫性的关系;并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幼虫危害不同水稻品种后其体内生化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抗虫品种宁梗1号、淮稻9号叶片表面的硅含量显著高于感虫品种;硅颗粒大小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宁粳1号叶片蜡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由此表明叶片表面硅和蜡质含量与抗性有关。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后;抗虫品种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感虫品种;但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感虫品种。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不同品种后;其体内一些酶的活性明显不同;取食抗虫品种的幼虫体内P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品种的幼虫;SOD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感虫品种的幼虫; 表明抗虫品种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不同低温(14℃和4℃)胁迫对烟草(Nicotiana rustica L.)愈伤组织抗氰交替途径诱导和交替氧化酶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低温胁迫处理能显著诱导烟草愈伤组织交替途径容量和实际运行的增加,且都呈现出基本相同的变化模式:在胁迫的初期(1~3 d)持续增加,在3 d时达到最高,而后下降到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但交替途径容量增加的幅度与温度下降的程度密切相关,而交替途径实际运行量的诱导程度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差异却很小。表明交替途径容量和实际运行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是不同的。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明显诱导了交替氧化酶总蛋白的增加,且其随低温胁迫进程的变化与交替途径容量的变化基本一致;而对交替氧化酶单体与二聚体在低温胁迫下的含量变化检测结果则显示,烟草愈伤组织中交替氧化酶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且这一存在形式并不随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发生改变。两种形式的交替氧化酶蛋白含量都能被低温胁迫诱导增加,但其单体水平在两种不同的低温胁迫下并无明显差别,而4℃低温胁迫诱导的二聚体交替氧化酶蛋白含量明显高于14℃。表明不同程度低温对抗氰交替途径发生的不同影响主要是由于对交替氧化酶蛋白二聚体形式的不同诱导程度所致;而高活性的交替氧化酶单体形式则不因低温胁迫程度的加重而被明显诱导升高,使得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程度在两种不同的低温胁迫处理条件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采自四川泸定的齿扁蜂属Onycholyda Takeuchi 2新种:泸定齿扁蜂Onycholyda ludingica,sp.nov.和刻纹齿扁蜂Onycholyda microsculpturalis,sp.nov.,其中刻纹齿扁蜂右上颚具4齿,在该属中还是第一次报道。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是肝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受体,且是一种高效的内吞型受体,去唾液酸糖蛋白、半乳糖、半乳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等糖分子对其有高亲和性.该综述回顾了ASGPR的发现历程、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表达模式、胞吞特点.总结了影响ASGPR与其配体亲和、介导胞吞的影响因素(包括配体类型、触角数量、空间距离与颗粒粒径).概述了早期ASGPR与其特异性配体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最近利用N-乙酰半乳糖胺的缀合或修饰来实现肝靶向核酸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染氟大鼠和小鼠氟斑牙的观察,进一步确定氟斑牙作为慢性氟中毒的诊断指标的重要性。方法:通过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氟染毒,利用数码体视显微镜观察Wistar大鼠和C57BL/6J小鼠氟斑牙的形态变化。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共计32只,分笼饲养,C57BL/6J小鼠4组,每组12只,共计48只,分8笼饲养。对照组:蒸馏水组,实验组三组:氟化钠分别为50 mg/L组,100 mg/L组和150 mg/L组。在染氟至6个月时,应用在体视显微镜观察大鼠和小鼠牙齿的动态改变。结果:染氟组Wistar大鼠和C57BL/6J小鼠牙齿均出现规则的斑纹、白垩状、延迟断裂、缺损等症状。随着染氟时间的延长,C57BL/6J小鼠氟斑牙的损伤程度大于Wistar大鼠。在慢性氟中毒大鼠和小鼠的牙齿变化中发现,大鼠和小鼠的牙齿变化程度与种属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通过利用体视显微镜对Wistar大鼠和C57BL/6J小鼠染氟6个月进行氟斑牙的观察分析,为慢性氟中毒鼠模型提供氟斑牙的形态学的详实依据。并且,可根据研究需要适宜选择氟斑牙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髓细胞组织增生蛋白(Myelocytomatosis proteins,MYC)类转录因子,是植物激素茉莉酸(JA)响应途径中的激活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MYC2转录因子属于bHLH类转录因子家族,含有bHLH保守结构域,是当前MYC类转录因子中研究最透彻的一个。随着对植物抗生物逆境不断深入研究,对MYC2的研究亦逐渐清晰。本文综述了转录因子MYC2通过与下游靶基因形成一个层级转录级联,放大转录输出,参与调控植物抗生物逆境,着重阐述了水稻OsMYC2转录因子在抗生物逆境中的作用;茉莉酸ZIM结构域蛋白(Jasmonate ZIM-domain,JAZ)作为JA信号的转录抑制因子,抑制MYC2的活性并参与介导JA信号途径,为MYC2功能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并对今后的研究热点与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