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镉对茶条槭和五角槭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方阔叶树种茶条槭(Acer ginnala)和五角槭(Acer mono)2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土壤和风化砂混合物作为盆栽基质,设置0(CK)、10、50、100、200 mg·kg-1 5种土壤镉浓度,研究了土壤镉胁迫对苗木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镉胁迫浓度增加,茶条槭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先升后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则先降后升,且均在10 mg·kg-1 Cd2+时达到峰值或谷值;同时五角槭的Pn逐渐降低,Ci持续升高,Gs和Tr则先升后降且均在10 mg·kg-1 Cd2+时达到峰值.随土壤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条槭和五角槭的Fv/Fm、Fv/F0和qN均呈先升后降趋势,ΦPSⅡ则均持续下降;qP在茶条槭表现为先升后降,而在五角槭则逐渐下降.所有指标(除Ci外)在随镉浓度的变化过程中,其上升幅度均为茶条槭大于五角槭,而下降幅度则为五角槭大于茶条槭.研究发现,重金属镉通过破坏或抑制光合作用过程来影响茶条槭和五角槭的生长,高浓度镉导致的Pn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茶条槭对土壤镉的耐性大于五角槭,100和50 mg·kg-1 Cd2+可能分别是茶条槭和五角槭对土壤镉污染的耐受极限.  相似文献   
2.
以豫烟5号、豫烟7号和NC89为材料,研究氮素对不同品种烤烟叶片衰老、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可显著增强烤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性能,从而延缓烤烟叶片衰老.与豫烟5号和NC89相比,豫烟7号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合性能较弱,SOD活性低,MDA含量高,叶片衰老较快.与60和75 kg·hm-2施N处理相比,45 kg·hm-2 施N处理的烟叶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均最高,且化学品质指标较好,符合优质烟叶要求.表明不同品种烤烟衰老生理特性有明显差异;氮素营养对烤烟叶片衰老、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适量施氮可提高烟叶品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依据姜黄属(Curcuma)花卉育种目标,对16份姜黄属植物的11个数量性状及7个质量性状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姜黄属植物表型性状复杂多变,供试材料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介于26.70%~95.44%,叶片主脉绿色,上苞片藕粉或玫红色,晕斑绿色,唇瓣紫色和旗瓣白色为姜黄属典型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9个重要观赏性状归于3个主成分中。根据表型性状各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供试16份种质被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11个品种均为姜荷花(Curcuma alismatifolia),其中‘清迈粉’的上苞片面积最大,观赏性最突出,但株型偏小。第Ⅱ类群4个品种,花型花色极具特色,株型更大,抗性强,以所罗门姜黄(C. soloensis)表现最优。第Ⅲ类群的女皇郁金(C. petiolata)生长势最为强健。在三个类群之间开展杂交育种有望获得兼具观赏性和生长势的后代。  相似文献   
4.
建设食物源基地的目的是招引亚洲象返回保护区深处而减少周边村寨的人象冲突.2005-2010年对勐养子保护区食物源基地内亚洲象活动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亚洲象在基地的活动规律,结合基地周边村寨的亚洲象肇事情况,研究了基地对亚洲象和周边村寨的影响,以探讨基地对缓解人象冲突的效应.结果表明:基地提供大量食物招引亚洲象,对缓解人象冲突有一定作用;亚洲象在基地活动的月节律和日节律与当地农作物的播种、成熟时间以及日常劳作时序基本一致;食物匮乏时,亚洲象取食引种的外来植物王草,或是进入周边村寨取食作物,并出现距离基地越近,亚洲象肇事越严重的现象.因此,认为食物源基地建设应格外关注其位置布局和更恰当的植物配置.  相似文献   
5.
帽儿山地区不同类型河岸带土壤的反硝化效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帽儿山地区森林背景下的森林、皆伐、草地河岸带和农田背景下的森林、裸地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硝态氮消失法,研究了不同背景下各类型河岸带的反硝化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类型河岸带中,农田背景下的森林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最大,其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为46.79%~91.13%,农田背景下的裸地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最小,其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为15.64%~81.84%;森林背景下土壤反硝化强度的大小顺序为皆伐河岸带〉森林河岸带〉草地河岸带,其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依次为42.06%~90.39%、28.24%~85.73%、21.44%~83.11%.研究区河岸带表层土壤的反硝化强度大于底层.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均受可利用碳、硝态氮的限制,各类型河岸带以农田背景下森林河岸带土壤反硝化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6.
Liu ZL  Wang QC  Sun XX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1999-2004
利用35年生白桦、落叶松纯林土壤分别栽植白桦、落叶松1年生苗木,通过对苗木生长、生物量、叶片养分及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对两种土壤的肥力进行评价,探讨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种间互作机制.结果表明:白桦纯林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落叶松纯林土壤(P<0.05),落叶松纯林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白桦纯林土壤(P<0.05).盆栽第1年,白桦纯林土壤上的白桦苗木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比在落叶松纯林土壤上增加69%、52%和65%(P<0.05),落叶松苗木分别增加12%、8%和37%(P>0.05).以白桦纯林土壤为基质时,白桦、落叶松苗木叶片氮浓度高于落叶松纯林土壤,而磷浓度低于落叶松纯林土壤.白桦凋落量大且分解速度快,落叶松对土壤磷具有活化作用,导致白桦纯林土壤氮素有效性较高,落叶松纯林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推测两树种混交时,土壤氮、磷的互补作用可能对林分产量产生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白桦的根、枝、叶,落叶松的根、枝、叶和皮不同浓度水浸液(5.0、12.5、25.0、50.0和100.0 mg·mL-1)对另一树种种子萌发和当年生播种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落叶松不同器官水浸液(根5.0 mg·mL-1除外)处理均抑制白桦种子的萌发,其平均发芽率为:对照(75%)>根(66%)>皮(59%)>枝(58%)>叶(54%),随浓度增加,根、枝水浸液的抑制作用增强,而叶、皮水浸液的抑制作用减弱.落叶松各器官水浸液对白桦胚根和胚轴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以100.0 mg·mL-1浓度的叶水浸液抑制作用最强,胚根和胚轴长分别降低38%和55%(P<0.05).落叶松枝、叶水浸液处理对白桦播种苗的苗高、地径及生物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皮水浸液则具有抑制作用.白桦各器官水浸液能促进落叶松种子的萌发,根和枝的水浸液促进胚轴生长,叶的水浸液抑制胚轴生长,50.0和100.0 mg·mL-1浓度的叶水浸液处理的种子胚轴分别较对照降低27%和28%(P<0.05).其对落叶松播种苗生长的影响以促进作用为主,5.0 mg·mL-1浓度的白桦叶水浸液处理的落叶松苗高、地径、生物量分别较对照高54%、60%和100% (P<0.05).白桦与落叶松之间存在明显的化感作用,混交可能对林木生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曲柳幼苗根系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反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政权  张彦东 《植物研究》1999,19(3):329-334
通过沙培试验方法,研究了温室条件下水曲柳幼苗在施肥和浇水区,非施肥和非浇水区中根系生长,生物量分布,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关系,细根直径等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对水曲柳幼苗根系生长和分布有明显影响。在施肥区和浇水区根系生长快,密度大,生物量高,而在非施肥和非浇水区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密度小,生物量低,与非施肥区相比,施肥区细根直径下降,有利于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运输,但是在非浇水区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野生动物肇事的现状及其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备受关注,但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很少.我国野生动物肇事以西部和西南部较为集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人类安全和健康,还增加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难度.主要是人口增长挤占野生动物生境、与之生活空间重叠和一些野生动物食性变化的结果.缓解这一冲突,我国从生境、物种和人的管理方面开展了工作,也取得一些好的成果.但仍要强化理论体系、防范技术和潜在肇事物种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