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林根系分解与养分释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埋袋法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粗根(5~10 mm)、中根(2~5 mm)、细根(<2 mm)的分解速率及其养分释放进行了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粗根、中根和细根年分解系数分别为0.3649、0.4381和0.2720,落叶松依次分别为0.1967、0.1955和0.2464.通过养分分析发现,根系分解过程释放大量C和养分.分解150 d后,两树种所有级别根系的可溶性糖释放均超过90%.水曲柳粗根和中根K的释放均在40%左右,细根K的释放为71%,落叶松所有级别的根系K的释放均在95%以上.在根系分解第2年,两树种粗根和中根N的释放在50%左右波动,P在40%左右波动,两树种细根N和P的释放均达到60%.因此,根系分解在C和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如果将其忽略,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的循环将会被严重低估.  相似文献   

2.
林分光照空间异质性对水曲柳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照是森林更新动态中极为关键的环境因子。本研究在东北天然次生林中选择样地,应用地统计学理论结合实验生态学方法,定量分析林分光照空间异质性特征,同时进行林下播种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的更新实验,探测更新格局特征。通过空间关联性分析,研究探讨是否林分光照的空间变异对水曲柳更新有重要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1)生长季林分平均光照仅为全光照的4.2%~4.6%,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常明显的异质性特征,空间自相关变异(62.5%~78.2%)主要体现在10.9~12.4 m的尺度上。2)林分光照不同的空间样点上,水曲柳更新幼苗发生数量和秋季幼苗存活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光照相对强的微生境中,更新苗发生数量较多且存活率高,而在光照较弱的微生境中则更新较差,更新具有十分明显的空间格局。3)更新格局与林分光照空间异质性特征紧密关联。在光照空间异质性程度较高、空间变异较复杂的条件下,更新相应呈现出较复杂的空间格局,自相关的变异表现在较小尺度范围(2.12~6.97 m)。在光照空间异质性程度较低、空间变异复杂性较小的条件下,更新格局的复杂程度明显变小,空间自相关变异(>83%)表现在较大的尺度上(30 m),对更新格局起主要的影响作用,随机变异的影响很小(<17%)。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林分光照环境在水曲柳更新中的作用十分关键,林分光照的空间异质性对更新格局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94,自引:6,他引:9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军  傅伯杰  邱扬  陈利顶  余莉 《生态学报》2002,22(8):1173-1178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和有效磷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由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空间总变异的比例小,其值分别为13.333%,10.938%,22.000%,9.091%和27.536%,反映5种养分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格局,但它们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具有明显的差异。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变程小,分别是90m和110m,有机质次之,变程是120m,而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变程最大为160m,研究成果将有效地指导土壤的取样设计,以及进行土壤养分的空间内插和制图。  相似文献   

4.
格氏栲天然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松锦  刘金福  何中声  洪伟  张金彪 《生态学报》2012,32(18):5673-5682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方法对格氏栲天然林土壤养分和pH值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弱变异,土壤养分为中等变异,变异强度为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全氮>全钾>全磷>pH值.半方差最优模型拟合分析表明,pH值、全钾、有效磷符合指数模型,全氮符合高斯模型,全磷、水解性氮符合球状模型,速效钾符合线状模型;全钾、速效钾、pH、全氮、全磷、水解性氮和有效磷的有效变程依次为1806、549、267、130、120、182 m和117m;从空间结构特征看,pH值、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其空间异质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全钾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其空间异质性是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速效钾具有微弱的空间自相关,其空间异质性主要受随机性因素影响.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全氮、全磷由南向北递增;全钾含量呈环状分布,向南北分别呈递增趋势;pH值由东北到西南递增,呈条带状分布;水解性氮从东北向西南递减;有效磷从东南到西北逐渐递增;速效钾分布较均匀,在西北和东南角各有一个高值区,从西南到东北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其结果为区域尺度上土壤养分的空间内插、制图和取样设计提供参考,也为土壤可持续利用、格氏栲天然林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根区渗灌控水技术,将土壤水势长期控制在0~-20kPa(W1)、-20~-40kPa(W2)、-40~-60kPa(W3)、-60~-80kPa(W4)、-80~-160kPa(W5)范围内,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条件下水曲柳幼苗的蒸腾过程、吸水过程、根叶水势日动态过程及SPAC体系的水流阻力.结果表明,在亚饱和土壤水分状态下(W1),细根水势最高,水分由土壤进入细根的阻力最小,根系吸水速率最高,从而支持了日间强烈的蒸腾作用.在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分状态下(W2),细根吸水阻力成倍增加,吸水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但尚未改变蒸腾作用日动态过程的单峰模式.当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状态以下(W3~W5)时,随着土壤水势递降,细根吸水阻力急剧增加至几倍乃至几十倍,根系吸水速率过低,吸水与蒸腾矛盾加剧,叶水势降至很低,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受到严重抑制,呈现明显的午休低谷.在实验范围内(0~-160kPa),土壤水分对水曲柳幼苗是非等效的,当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状态以下(<-40kPa)时,水曲柳全光苗发生显著的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6.
额济纳绿洲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额济纳绿洲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均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土壤有机质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额济纳绿洲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主要受结构性因子的影响,全磷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共同影响;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变程在7.68~7.86 km,土壤有机质的变程较小,为5.4 km.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势对水曲柳幼苗水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根区渗灌控水技术,将土壤水势长期控制在0~-20kPa(W1)、-20~-40kPa(W2)、-40~-60kPa(W3)、-60~-80kPa(W4)、-80~-160kPa(W5)范围内,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条件下水曲柳幼苗的蒸腾过程、吸水过程、根叶水势13动态过程及SPAC体系的水流阻力,结果表明,在亚饱和土壤水分状态下(W1),细根水势最高,水分由土壤进入细根的阻力最小,根系吸水速率最高,从而支持了13间强烈的蒸腾作用.在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分状态下(W2),细根吸水阻力成倍增加,吸水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但尚未改变蒸腾作用13动态过程的单峰模式.当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状态以下(W3-W5)时,随着土壤水势递降,细根吸水阻力急剧增加至几倍乃至几十倍,根系吸水速率过低,吸水与蒸腾矛盾加剧,叶水势降至很低,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受到严重抑制,呈现明显的午休低谷.在实验范围内(0~-160kPa),土壤水分对水曲柳幼苗是非等效的,当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状态以下(<-40kPa)时,水曲柳全光苗发生显著的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8.
基于4月底到9月底东北地区玉米农田土壤呼吸作用全生长季的观测,阐明了土壤呼吸作用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综合分析了水热因子、土壤性质、根系生物量及其测定位置对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并对生长季中根系呼吸作用占土壤呼吸作用的比例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植株尺度上,土壤呼吸作用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较高的土壤呼吸速率通常出现在靠近玉米植株的地方。根系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是影响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的关键因素。在空间尺度上,土壤呼吸作用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碳氮比对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建立土壤呼吸作用与玉米根系生物量的回归方程,对根系呼吸作用占土壤呼吸作用的比例进行了间接估算。玉米生长季中,根系呼吸作用占土壤呼吸作用的比例在43.1%~63.6%之间波动,均值为54.5%。  相似文献   

9.
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幼苗根系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旱性不同的小麦根系含水量、水势、渗透势均随水分胁迫强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其中以水势变化最为灵敏。恢复正常供水72h后,三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抗旱品种恢复能力强。根系渗透调节能力随胁迫强度的加剧而提高,抗旱品种渗透调节的效果好于敏感品种。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根中ATP相对含量减少,恢复正常供水72h后,含量可部分恢复,恢复能力与品种的抗旱性一致。  相似文献   

10.
水曲柳幼苗根系吸收不同形态氮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耗竭法研究水曲柳幼苗根系吸收不同形态氮素特征的结果表明:二年生水曲柳幼苗根系对NO3-和NH4 离子的亲和力比一年生幼苗要小许多,二年生幼苗对氮素的吸收优势比较明显;苗木根系吸收NH4 离子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均大于对N03一的吸收,而米氏常数(Km)则相反;在低浓度范围内随着NO3-浓度的增加,根系吸收NO3-的速率增大并趋稳定:NH4 的存在明显抑制根系对NO3-吸收,其对一年生幼苗的影响大于二年生幼苗.  相似文献   

11.
12.
两种挺水植物对水位变化的生长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情势是湿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土壤环境、物种分布及植被组成具有决定作用,长时间水淹可导致大量物种死亡,改变植被组成和结构。水文情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水位(淹水深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和水质,二者都会对植被产生显著影响。湿地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等在受水位的影响时表现出一定差异,且物种之间表现不一致;当高水位持续时间超过30d时,物种存活率会显著降低;而较低的水位波动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浓度的高渗溶液作用下,两个高粱品种的幼根细胞失水过程的动力模型与实验结果较为符合,相关指数在0.801~0.898之间。水分在这一运输过程中的越膜速度较高,高梁幼根与外界高渗溶液的水分交换在15min(20~22℃)后即接近平衡。另一方面,在相同时时间内,细胞电解质外渗量随着细胞的失水大幅度增加,并与高渗溶液的浓度呈正相关,这与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锡林河流域植被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得到了植被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植被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图;对以上两个指标以及年均降雨量和年均积温进行趋势面分析的结果表明:1)锡林河流域植被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植被多样性指数呈明显的自东南往西北的减少趋势;2)水热因子是影响锡林河流域植被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其分布与年均降雨量在整个流域内存在较强的正效应关系,同年均积温的正效应关系局限在地势较平坦的西北部;3)锡林河流域水热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皆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但二者对地形变化的反应不一样,温度比降水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15.
Variability of marine faunas in Middle Pennsylvanian rocks in central Colorado, as generally of modern marine fauna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epth and distance from shore in shallow water. Less than 3 genera of brachiopods lived nearshore, whereas 10 were present in water computed to have been 22 meters deep, about 5 kilometers offshore. Foraminifers increase from 1 or 2 irregularly formed types nearshore, to 6–8 types in offshore areas, and foraminiferal density increases sharply 3l/2 kilometers offshore at a depth of about 15 meters. Several genera of brachiopods, 3 types of foraminifers, and phylloid algae show a distribution closely related to depth of water and distance from shore. On the basis of significant changes in genera of brachiopods, types of foraminifers, general faunal diversity, and foraminiferal density, three distinct biotopes can be recognized. These biotopes were occupied by the euphemitid, dictyoclostid- Composita , and fusulinid fossi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6.
17.
沉水植物分布格局对湖泊水环境N、P因子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利用实地调查数据模拟保安湖沉水植物分布及水环境生态因子场。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 ,分别空间选取四种优势沉水植物 (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L .,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L .,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maackianusA .Benn .,及苦草VallisneriaspiralisL .)的分布水域及无沉水植物分布水域的局部生态因子场。根据得到的局部因子场特征 ,比较分析不同水生植物分布格局对水环境中N、P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四种沉水植物的分布对水环境中N、P因子均有显著影响 ,但效果和强度有所差异。四种植物各自分布水域内的N、P因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总氮 (TN) :穗状狐尾藻 (0 .774mg·L- 1 ) >苦草 (0 .71 4mg·L- 1 ) >金鱼藻 (0 .70 1mg·L- 1 ) >微齿眼子菜(0 .695mg·L- 1 ) ;总磷 (TP)平均含量 :穗状狐尾藻 (0 .1 2 3mg·L- 1 ) >微齿眼子菜 (0 .1 1 8mg·L- 1 ) >金鱼藻 (0 .1 0 7mg·L- 1 ) >苦草 (0 .0 79mg·L- 1 )。结果同时表明金鱼藻、微齿眼子菜和苦草对水中TN含量无显著影响 ,而穗状狐尾藻则明显可以提高水中TN水平。四种沉水植物均能有效吸收水中的P ,从而降低水中的TP含量。综合比较发现 ,穗状狐尾藻分布可以加重水体的营养程度  相似文献   

18.
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蚕豆 ( Vicia faba L.)根中 ABA的定位结果表明 ,在原分生组织金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基本分生组织或伸长区前部皮层细胞的质膜附近有较多的金颗粒标记 ,维管柱特别是维管组织的质外体中发现有大量金颗粒标记。伸长区中部及根毛区细胞也有较多的金颗粒标记。水分胁迫可导致初生分生组织或伸长区前部细胞金颗粒标记密度大增 ,伸长区中部及根毛区细胞的金颗粒密度也明显增加。对根中 ABA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的分布及其与运输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为 ABA有可能作为由根向地上部分传递的逆境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试图通过对碱化草地景观动态过程与群落多样性和空间格局的关系的分析,探讨利用景观的多样性指标和空间格局指数来解释和预测景观发展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可能性。运用空间仿真的方法,对东北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景观动态进行了模拟。模型强调景观内的斑块(即空间匀质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土壤碱化度的相互耦合作用。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模型的输出结果与观测到的1989 ̄1993年在1hm^2样地内的斑块分布动态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20.
运输过程中水质和鱼类生理指标的变化及运输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运输应激是世界范围内面临的重要问题, 标准化运输操作规程的制定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血浆皮质醇是经典的应激评价指标, 在运输过程中持续上升, 适用于鱼类短途和长途运输, 而血糖则更适用于鱼类短途运输。乳酸、CO2、渗透压等生理指标也应更多的被应用于运输应激评价。水质恶化(尤其是pH降低和氨累积)和应激反应是鱼类运输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而现有的解决措施并不完善。水质和生理指标是相互影响的, 相关研究中应联合分析两者对运输的影响。文章综合分析了运输对鱼类造成的应激反应、水质恶化以及常用的抗应激运输措施, 进而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旨在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