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菀属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菀属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是三萜皂甙 ,此外还含其它萜类、肽类、香豆素、甾醇等 ;其中一些成分具有抗瘤 ,抗菌 ,消炎等活性。本文对其近 2 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分离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为该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德钦红景天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从云南产德钦红景天Rhodiola atuntsuensis(Praeg.) Fu 的根及根茎中首次分离得到8 个化合物。根据各项光谱数据及化学反应鉴定其中一个新黄酮甙的结构为3 , 5 , 7 , 8 - 四羟基-黄酮4′- 氧- α- L- 鼠李糖吡喃甙, 命名为德钦红景天甙(rhodiolatuntoside, 2) , 另外7 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草质素- 8 - 甲醚(herbacetin - 8 - methylether,1) , 槲皮素(quercetin ,3) , 芦丁(rutin,4) , 酪醇(tyrosol,5) , 红景天甙(salidroside,6) , 没食子酸(gallic acid,7) 和β-谷甾醇( - sitosterol,8) 。  相似文献   
3.
法落海的化学成分及抗HIV活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法落海(Angelica apaensis)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IR、MS、NMR等波谱数据鉴定为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1)、氧化前胡素水合物(oxypeucedanin hydrate,2)、异欧芹属乙素(isoimperatorin,3)、白当归脑(byakangelicin,4)、白当归素(byakangelicol,5)、3'-O-acetylhamaudol (6)、( )-9(Z),17-octadecadiene-12,14-diyne-1,11,16-triol(7)和9,17-octadecadiene-12,14-diyne-1,11,16-triol,1-acetate(8),其中,化合物6-8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我们对所有得到的8个化合物进行抗HIV活性分析,化合物1具有明显的抗HIV活性,其抑制合胞体形成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1.6 ms/L,治疗指数(TI)为17.59.  相似文献   
4.
云南匙羹藤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云南匙羹藤(Gymnema yunnanense Tsiang)的粗甙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C_(21)甾体甙元。其中一个新甙元,命名为吉马甙元(gymnemarsgenin),经光谱数据和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为12-β-氧-苯甲酰-20-氧-肉桂珊瑚甙元。  相似文献   
5.
6.
滇南红厚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滇南红厚壳(Calophyllum polyanthum Wall.et Choisy)的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滇南红厚壳内酯A(calopolyanolide A,1),滇南红厚壳内酯B(calopolyanolide B,2)以及3个已知化合物calanolide E2(3),voleneol(4)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5)。经波谱学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6,6-二甲基-12α-(2α,3α-H)-12α-(2-甲基-3-羟基丁酰基)-8b-羟基-4-苯基-吡喃并-二氢香豆素;6,6-二甲基-12a-(2α,3β-H)-12a-(2-甲基-3-羟基丁酰基)-8b-羟基-4-苯基-吡喃并-二氢香豆素。  相似文献   
7.
山竺果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竺(Garcinia mangostana)果壳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MS,1D NMR以及与文献对照鉴定它们为4个[口山]酮类化合物:α-rnangostin(1),β-mangostin(2),γ-mangostin(3),5,9-dihydroxy-8-methoxy-2,2-dimethyl-7-(3-methylbut-2-envl)-2H,6H-pyrano-[3,2-b]-xanthen-6-one(4),以及表儿茶素(epicatechin,5)和一个双苄类化合物egonol(6)。其中化合物5和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5进行抗HIV-1 RT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化合物5在浓度200μg/ml的条件下,其对HIV-1 RT抑制率分别为41.97%和47.72%;同一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3和4没有抑制HIV-1 RT作用。  相似文献   
8.
From the crude glycoside of dried root of 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 which is a famous traditioal tonic in Oriental System of Medicine, four known C_(21) steroial glycosides——wilfoside C3N, C2N, C1G, K1N and three new C_(21) steroidal glycosides named cynauricuoside-A (1), -B (2), -C(3) were isolated and elucidated on bases of chemical and spectral evidence.  相似文献   
9.
应用X衍射分析确定了晶态下氯化氨甲酰胆碱分子的结构,它们形成以氢键联结的沿晶胞c方向延伸的两个互为对映、相间分布的螺旋型多聚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产的4种藓类植物茎、叶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尖叶大帽藓(Encalypta rhabdocarpa Schwaegr.)茎的中部结构类似于种子植物(单子叶)根的内皮层,其茎表皮也有类似于种子植物表皮毛(腺毛)的腺体。在阔叶紫萼藓(Grimmia laevigata (Brid.) Brid.)茎的中轴部,厚角组织发达,数层皮部厚壁组织也很发达。小石藓(Weisia controversa Hedw.)叶中肋之中有小形厚壁细胞。弯叶墙藓(Tortula reflexa Li)的茎呈多棱形,表皮层具很厚的“树皮状”老皮,其叶表皮细胞密被马蹄形及叉状粗疣。这些特征反映了该类群植物由低等向高等演化的趋势,并可作为分类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