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光催化氧化降解制药废水中头孢曲松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佳  张渊明  杨骏  李明玉 《生态科学》2008,27(6):446-451
以二氧化钛(TiO2)为光催化剂,分别采用高压汞灯和反射镝灯为紫外光和模拟日光光源,对头孢曲松钠进行光催化降解,用紫外光谱跟踪其光催化降解过程。考察了光催化体系中光源、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电子受体以及其他离子的存在对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反应物初始浓度500mg·L-1,在高压汞灯和反射镝灯条件下反应5小时后,在催化剂用量分别为2.5g·L-1和2.0g·L-1时对头孢曲松钠的降解效果最好,分别达到93.4%和73.8%。体系中加入电子受体能促进光催化反应速率,而一些无机离子如HCO3-、SO42-、Cl-等的存在显著降低了TiO2光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结果有助于抗生素制药工业废水的光催化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血管局部血管闭合器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按不同止血方式分为43例对照组和37例研究组。对照组予以手动压迫止血,研究组予以血管闭合器止血。比较两组操作成功率,血管创口处理时间,止血时间,制动时间,住院时间,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应激反应,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7.30%(36/37)和100.00%(43/43),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血管创口处理时间、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血管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血管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流速度均下降,研究组下降更明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皮质醇、血糖均上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血管局部血管闭合器能够达到和传统手术压迫相似的应用效果,且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青衣江、沱江和通口河上游采集到安氏高原鳅.通过考证1868 ~1870年David的旅行行程,认为安氏高原鳅的模式产地是青衣江上游.本文还提供了安氏高原鳅的高清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进行规模化生产培养工艺研究,为新布尼亚病毒规模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持。方法采用细胞工厂培养Vero细胞,待其长成致密单层后,取工作种子批新布尼亚病毒毒种接种细胞,采用连续收获或细胞病变充分时收获培养液上清的方法收获病毒,并以病毒滴度、抗原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基础培养基、培养基pH、人血白蛋白添加浓度、接种细胞日龄、接种病毒MOI以及病毒培养温度。结果按0.01-0.001MOI接种3-4日龄Vero细胞,病毒培养液选择含0.3%人血白蛋白pH7.6-7.8的DMEM溶液,35℃培养7d收获,病毒收获液病毒滴度7.87LgCCID50/mL、抗原含量170.1μ/mL。结论初步建立了新布尼亚病毒规模化生产培养工艺,为后续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采用连续提取方法对洱海湖滨带和湖中心带表层沉积物磷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滨带TP的含量为741.35-1061.36 mg·kg-1, 平均为872.61 mg·kg-1, 显著高于湖中心带(含量范围576.38-722.98 mg·kg-1, 平均值663.67 mg·kg-1)。两区域均以IP 为主赋存形态, 分别占TP 的79.70-84.97%(湖滨带)和78.1-92.28%(湖中心带), 而IP 中以Ca-P 为主, 分别占IP 的26.76-63.38%(湖滨带)和28.67-55.16%(湖中心带)。从各形态磷的含量分布特征来看, 湖滨带的TP、IP、OP、Ads-P、Fe-P 和Ca-P 均显著高于湖中心带, 而De-P 则相反, 反映了磷在迁移过程中与环境因子变化之间响应关系。相关分析表明湖滨带TP 与IP、OP、Ads-P 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在湖中心带这种关系则仅存于TP 与IP 之间, 说明湖滨带磷具有较强的释放潜力, 而湖中心带则更多的体现了洱海区域的地质特点。该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环境因子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响应关系, 揭示高原湖泊磷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