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紫云英根瘤菌159含2个拷贝的nodD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由nodD1和nodD2基因所推定编码的nodD1和nodD2蛋白其氨基酸顺序同源性为69%。功能分析显示,在紫云英根瘤菌中nodD1和nodD2基因均能自主表达。由nodD1推定的nodD1能与紫云英种子浸出液(诱导物)共同激活nod基因的表达,而由nodD2推定的nodD2则无此功能。  相似文献   
2.
紫云英根瘤菌共同结瘤基因nodA和nodBC的核苷酸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2)p标记的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2.3kb nod DNA作探针,从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 huakuiiR. astragali)159基因文库中分离到一株能与探针DNA呈阳性反应的克隆pRaN109。同源DNA-DNA杂交及DNA序列分析表明:pRaN109DNA的9kb EcoRI片段上携带了nodD_1BC基因,pRaN109 NDA的18kb EcoRI片段上携带了nodD_2A基因。共同结瘤基因nodA与nodBC两者相距6.7kb。在nodA基因和nodBC基因的上游都存在有结瘤盒(nod box)。与来自不同种属的菌株所报告的结果相比较,紫云英根瘤菌159中的共同结瘤基因有着明显不同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DNA突变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澜  曾溢滔 《生命科学》1997,9(4):154-157
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这些疾病危及各个年龄层次,病人症状往往呈进行性加重,最后严重致残或致死。在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基因治疗却展现了其成为有效治疗途径的潜力。本文就线粒体DNA突变相关疾病分子机理及其基因治疗的几种可能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原工作的基础上 ,将非细胞系统中证明有效的反义片段通过高效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导入能稳定表达IVS -2 -6 5 4C→T突变 β 珠蛋白基因的重组HeLa细胞 (H6 5 4)中 .结果显示 ,转染后第 3天 ,H6 5 4细胞内正常剪接的β -珠蛋白mRNA水平 ( β/( β + β *) )明显上升 ,从 0 0 7上升到 0 2 2 ,并维持到第 1 5天 ,最高达到0 43.实验表明构建的反义片段真核表达载体在细胞中能稳定转录反义RNA并有效抑制IVS -2 -6 5 4C→T突变β 珠蛋白基因的异常剪接 ,为开展反义核酸治疗剪接缺陷型遗传性疾病提供了更直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反义RNA表达载体在细胞内的稳定性,构建了一个特异性针对β地中海贫血基因IVS-2-654C→T(β654)突变mRNA前体异常剪接位点的反义RNA表达载体pCMVA.pCMVA转染β654HeLa细胞后,通过RNA定量检测反义片段对β654mRNA异常剪接的纠正作用;再从转染后传代5次并冰冻保存1年的HeLa细胞中回收反义表达载体,转染另外的β654HeLa细胞,同样检测它对β654mRNA异常剪接的纠正作用.结果显示该载体在细胞传代前后均能阻断β654异常剪接,部分恢复其正常剪接途径:用回收的pCMVA转染β654HeLa细胞后,正常剪接的βmRNA水平[β/(β+β*)]由0.05上升到处理后15d的0.48,而2种对照质粒处理后对这一比值影响不大.表明pCMVA可在HeLa细胞中随着细胞传代而传递下去,并保持结构与功能完整  相似文献   
6.
紫云英根瘤菌159中两个结构和功能不同的nodD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云英根瘤菌159含2个拷贝的nodD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由nodD1和nodD2基因所推定编码的NodD1和NodD2蛋白其氨基酸顺序同源性为69%。功能分析显示,在紫云英根瘤菌中nodD1和nodD2基因均能自主表达。由nod1推定的NodD1能与紫云英种子浸出液(诱导物)共同激活nod基因的表达,而由nodD2R推定的Nod2则无此功能。  相似文献   
7.
迷迭香幼芽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转移至B5培养基中,振荡培养3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每g细胞约增加5g多。最适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量为:NAA0.25mg/L、2,4-D1mg/L、KT0.5mg/L。此种细胞也能产生类似于原植物的挥发油,其组分主要有十六烷酸、2,6-二异丁基-4-甲基苯酚、樟脑、桉油精以及在原植物中未曾发现的柳杉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