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5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128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1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Blue Lake, an insoluble dye, was evaluated as an indicator of potential bacterial penetration into eggs. Various groups of eggs (fresh-laid; commercial; water-washed) were dipped in 0.25% (w/v) Blue Lake in 0.1% Triton X-100 solution for 2 min and incub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up to 1 ± 24 h. Penetration was detected by counting the blue dots on shell membranes after breaking the eggs. Commercial eggs allowed the easiest penetration. All commercial eggs showed blue dots even at 2 min incubation and the average count reached 111/egg at 1 h. Water-washed eggs allowed much less penetration than commercial eggs and the counts of blue dots on those eggs were 10/egg at 2 min and 22 at 1 h. Fresh-laid eggs did not allow any penetration up to 24 h. Above results corresponded very well with the penetration study with Salmonella enteritidis and also with the morphological study of eggshell surfaces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here fresh-laid eggs had intact cuticle layers, but commercial eggs did not. Thus, Blue Lake dye might be used as a rapid indicator of bacterial penetration through eggshells.  相似文献   
2.
3.
本实验制备了非孕兔、孕兔和绐孕兔注射高剂量[D丙‘,脯’乙基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 A)不同天数的子宫内膜多聚核糖体,并从多聚核糖体提取mRNA,在网织红细胞无细胞翻译系统中测定了活性。结果指出用LH-RH A处理后多聚核糖体mRNA量减少,其翻译活性降低,在体内实验中核糖体mRNA诱导兔子宫分秘蛋白的合成也受到抑制,特别是分子量大约为22,000和69,000左右的分泌蛋白合成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4.
5.
荔枝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整理1985年采集的麻蝇科标本中,发现所麻蝇属(SarcosolomoniaBaranov)1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云南省卫生防疫站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横断山齿突蟾属一新种(两栖纲:锄足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在横断山区考察期间,发现四川木里截族自治县的齿突蟾Scutiger标本在第二性征、趾蹼等特征与已知的各种齿突蟾均不相同,描述为新种木里齿突蟾Scutiger muliensis。  相似文献   
8.
齿突蟾属某些种的多态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某些锄足蟾科Pelobatidae动物的多态现象。讨论了同域或不同域的四种齿突蟾Scuti-ger,即刺胸齿突蟾S. mammatus(Guenther)、胸腺齿突蟾S. glandulatus(Liu)、木里齿突蟾S. mulicnsis Fei et Ye和皱纹齿突蟾S. ruginosus Zhao et jiang的皮肤瘰疣、第二性征等性状;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析了同域三种齿突蟾的晶体蛋白。结果表明:前三种是有效种;后一种,即皱纹齿突蟾分别是前三种的多态性变体;这些变体以相同性状(即皮肤多瘭疣)同时表现在三个种中的现象,属于平行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治疗困难、预后很差,是肿瘤相关死亡中的第4大癌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却仍未完全阐明。因此,探索能调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作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志物或能预测患者预后的关键分子仍十分必要。环状RNA是前体mRNA通过反向剪接产生的由3′, 5′ 磷酸二酯键首尾连接形成的共价闭合环状结构,主要有外显子circRNA(exonic circRNA,ecircRNA)、环状内含子RNA(circular intronic RNA,ciRNA)及外显子 内含子circRNA(exon-intron circRNA,EIciRNA)三大类。由于环状RNA具有普遍性、高度保守性和稳定性,其可以参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可作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及预后因子,因此,这是一类新型且非常有潜力应用于临床诊治各阶段的分子。近年来,有大量关于环状RNA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环状RNA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并且其机制多样。因此,本文主要关注环状RNA在肝细胞癌中的最新进展,总结不同环状RNA分子对于肝细胞癌细胞恶性表型、肿瘤干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作用,以及其在肝细胞癌临床转移、分期、诊断、预后等各阶段中发挥的功能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此外,本文还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承担重要角色,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 PVT1)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参与调控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细胞自噬、血管生成、多药耐药及肿瘤代谢等过程,从而发挥致癌作用。本文主要就PVT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PVT1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致癌作用机制和多药耐药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