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本文对20例健康人和10例溃疡病人(经奥咪拉唑20mg/日治疗两周以上)进行研究,受试者均在口服双歧杆菌(2亿/d)前及一周后各测试一次乳果糖呼氢试验。结果:服菌前健康组有4例双峰型曲线,溃疡病组均为不典型双峰曲线,服菌后两组中双峰曲线均变为单峰曲线。健康组呼气氢浓度时间曲线上T=135分至210分各位点浓度服菌后显著增高(P<0.05-0.02)溃疡病组T=75,90,105及195,210分各位点浓度服菌一周后显著降低(P<0.05)。健康组服菌一周后FH2和△MH2较服菌前显著增高。结果提示:口服双歧杆菌活菌能定植于结肠内,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灸在中国已应用了2500多年,并且越来越广泛的被全世界的医患人员所接受,针刺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证实了针刺对胃运动具有良性双向调整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尤其是神经机制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来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影响神经机理的实验数据,并从中枢神经系统及中枢核团,外周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这三大方面综述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影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引起胃电活动变化以及时胃电起搏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非针刺对照组,观察电针后胃电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荧光标记的方法,同步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ICCs的激活.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使胃电的频率及波幅均增高;电针足三里穴能增加肌间神经丛和肌层ICCs的表达.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胃有明显促进作用;电针足三里穴促进胃运动的机制可能通过激活起搏胃肠动力的ICCs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主要特点是内脏高敏感性增高,但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研究有较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内脏痛反应中可能起较为重要作用,尤其是脊髓中支配左半结肠的骶髓后连合核团中神经胶质细胞与IBS内脏高敏感性可能具有密切相关性.本文拟于对神经胶质细胞在IBS内脏高敏感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评价15-PGDH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60例胃癌手术病人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PGDH表达特征并进行评分,进一步分析15-PGDH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15-PGDH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甚至缺失(p<0.01)。结合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统计分析表明,15-PGDH在低分化胃癌中明显低于高分化胃癌中的表达(p<0.05);15-PGDH在TNM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胃癌组织中的染色明显低于在Ⅰ期和Ⅱ期组织中的表达(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15-PGDH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胃癌中15-PGDH的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15-PGDH在胃癌中可能扮演着抑癌基因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延髓多巴胺能神经元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星形胶质细胞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实验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空白)组、糖尿病胃轻瘫模型(模型)组、模型组+电针足三里穴(足三里)组和模型组+电针非经非穴(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模型制备采用腹腔注射5%四氧嘧啶和熟地灌胃诱导的方法。实验3周后取大鼠延髓进行抗TH和抗GFAP的单一和双重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记数TH和GFAP在延髓内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实验组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集中表达于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内,有明显的定位特点;高倍镜下观察到TH阳性神经元周围有大量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包绕。各组TH和GFAP表达以模型组最高;而足三里组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31.3±4.4→16.8±3.2),GFAP阳性产物表达明显降低(113.8±7.6→95.4±8.4),且它们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调节糖尿病胃运动功能障碍大鼠与其调控延髓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调控大鼠胃运动的相关差异基因及其相关的部分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非针刺对照组同步观察电针后胃电的变化;按TRIZOL法抽提三个胃组织标本总RNA,经纯化、逆转录合成掺入生物素标记的cRNA合成探针,与美国SuperArray公司的OligoGEArray基因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比较基因及信号转导通路差异。结果:选取胃动过缓分布>1/3(Ⅰ)及胃动过速分布>1/3(Ⅱ)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胃电图结果表明:①各组Ⅰ的例数均比Ⅱ的例数多;②在Ⅰ或Ⅱ中,足三里组比其余两组的例数多、平均频率分布率多;③在Ⅰ中,足三里组比其余两组的平均主频慢。三个标本中,胃动过速较胃动过缓明显差异表达的标志基因hoxal、lep、bcl-2上调,分别属于维甲酸通路、胰岛素通路、Survival通路、雌激素通路、磷脂酶C通路;胃动过速较胃动过缓明显差异表达的标志基因ptgs2下调,属于磷脂酶C通路。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胃电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以抑制作用为主;电针调控大鼠胃运动的机制与某些差异基因上调或下调表达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常孕产妇血浆胃动素浓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测定了180例正常孕产妇血浆胃动素浓度,并与20例正常育龄妇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早期妊娠妇女血浆胃动素浓度(384.40±110.30ng/L),比正常育龄妇女稍高(366.12±96.23ng/L)P>0.05;中期妊娠者(323.96±125.10ng/L)比早孕者低P<0.05;晚期孕妇胃动素浓度(121.04±27.00ng/L)明显低于中孕者P<0.01;产妇血浆胃动素(443.05±140.79ng/L)迅速上升并高于正常育龄妇女P<0.05。为晚期妊娠者的3.14倍P<0.01。结果提示妊娠影响了母体胃动素分泌和释放,妊娠时间越长,胃动素水平越低,妊娠终止后,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本文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血浆胃动素浓度变化的机理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胃动力的调节.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非针刺对照组.观察电针后胃电的变化.结果:选取胃动过缓分布>1/3(Ⅰ)及胃动过速分布>1/3(Ⅱ)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胃电图表明:①各组Ⅰ的例数均比Ⅱ的例数多;②在Ⅰ或Ⅱ中,足三里组比其余两组的例数多、平均频率分布率多;③在Ⅰ中,足三里组比其余两组的平均主频慢.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胃电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以抑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甘珀酸后对福尔马林灌胃致内脏疼痛大鼠的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内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反应的影响.方法:经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后向大鼠胃内灌入2.5%福尔马林2ml诱发内脏疼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VSC)内抗Fos蛋白(标记神经元)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的单一或双重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福尔马林灌胃后大鼠出现烦躁易激惹,呼吸变快,持续1h;而预先侧脑室注射CBX则动物疼痛行为学反应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福尔马林灌胃后大鼠VSC中的Fos免疫反应数目增强;大鼠预先侧脑室注射CBX后VSC中的Fos免疫反应数目明显减弱.结论:延髓VSC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参与福尔马林灌胃致内脏痛的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缝隙连接影响神经元对内脏痛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