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设计一个自适应血压自动控制系统,首先,通过动物实验,获得了受控对象的参数变化范围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用参考模型和自校正调节器两种算法设计自适应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证明这两类算法均可成功地应用于血压的自适应控制,尽管受控对象存在未知时变延时,时间常数和增益的变化.最后,将设计的系统在动物(狗)中作了检验.在18条狗上作升压或降压试验证明,两种算法均有良好的过渡过程特性,这一系统将可应用于临床,以改进药物注射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具有竞争指针的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以前提出的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基础上[3],我们在新模型中引入突触竞争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模型仍由两个神经网络所组成;其一为与长时记忆共有的信息内容表达网络,另一个为指针神经元环路。由于表达区神经元与指针神经元间的突触权重的竞争,使得模型可以表现出由干扰引起的短时记忆的遗忘。相应于自由回忆序列位置效应和汉字组块两个心理学实验,对模型做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模型的行为与两个心理实验定量地符合得很好。由此表明现在的模型更合适于作为短时记忆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人脑的某些功能和神经系统中的突前抑制机制启发下,本文提出一个新型的神经网络模型——条件联想神经网络.模型是一个有突触前抑制的联想记忆神经网络.通过初步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证明本模型具有一般联想记忆模型所未有的一些新的特性,如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输入有不同的反应.对同一输入,在不同的条件下,又可以有相同的反应.这些特点将有助于人们对神经系统中信息处理过程的了解.此外,文中也指出可能实现本模型的神经结构.  相似文献   
4.
5.
海马记忆功能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神经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解剖学与神经网络研究的成果,提出一个海马记忆功能的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由三个神经网络所组成;海马的CA1和CA3网络和大脑皮层联合区,CA3的功能是将不同感觉输入联合起来,而CA1的作用是将它们结成一个单一的记忆。而大脑皮层则是长期记忆的部位。在VAX11/750上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证明模型有近期及长期记忆功能,破坏模拟海马的部分,模型显示出与顺行性遗忘症相似的特性。在  相似文献   
6.
短时记忆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个带有指针环路的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模型包含两个神经网络,其中一个是与长时记忆共有的存贮内容表达网络,另一个为短时指针神经元环路,由于指针环路仅作为记忆内容的临时指针,因此,仅用很少的存贮单元即可完成各种短时记忆任务,计算机仿真证明,本模型确能表现出短时记忆的存贮容量有限和组块编码两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编码能提高联想记忆的存贮能力和脑内存在主动活动机制的启发下,提出一个主动联想记忆模型。模型包括两个神经网络,其一为输入和输出网络,另一个为在学习时期能自主产生兴奋模式的主动网络。两个网络的神经元之间有突触联系。由于自主产生的兴奋模式与输入无关,并可能接近于相互正交,因此,本模型有较高的存贮能力。初步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证明:本模型确有比通常联想记忆模型高的存贮能力,特别是在输入模式间有高度相关情况下、最后,对提出的模型与双向自联想记忆和光学全息存贮机制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脑内信息处理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脑和电子计算机都是强有力的信息处理装置,对两者的信息处理方式加以比较,对于发展新型的信息处理装置,对脑的功能的进一步了解都有意义。关于对脑与计算机的比较,Neuman在他的小册子中指出了两者的相似点,但主要还是从数学的角度比较了二者的差异,在并行和串行,运算速度,计算精度等方面作了较多的分析。指出脑的元件运算速度慢,采用并行方式处理。认为并行与串行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换。他指出两者在逻辑和结构上可  相似文献   
9.
控制理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生理学方面的应用为主,分三方面简要地介绍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频率法及系统分析方法在血压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第二部分指出了数学模型及模拟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意义,并通过对体温等系统的模拟研究为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第三部分说明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方法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实际可能性,并以血糖系统的计算机控制为例,作了进一步的介绍。文后附有相应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神经系统是由10~(11)个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组成的巨大系统,而且这些神经元之间通过大约10~(15)个突触形成错综复杂的联系,由于大量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共同完成了脑的丰富多彩的各种功能。因此,脑是迄今我们所知的最复杂的系统。系统科学是研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