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产于中国的筛蕊属地衣在形态与化学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订正了文献中一些错误鉴定及分布方面的错误记载。 研究结果表明,筛蕊属地衣在中国只有一种,即聚筛蕊:Cladla aggregata(Sw·)Nyl。其主要特征为拟果柄不肿胀,分棱多,筛孔少而排列不整齐以及只含有巴巴酸等。至于云南的变种stramiuea实际上为一生态型,无分类学意义。浙江的Cetraria aculeata Fr 为聚筛蕊的错误鉴定。根据现有知识,本种分布区的北界在朝鲜为北纬38。,在日本为北纬37。,在中国为北纬31。,而非北纬44。(黑龙江虎林)。  相似文献   
2.
地衣特殊性、多样性及其重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健斌 《生物多样性》1995,3(2):113-117
本文从地衣二元性和地衣的真菌本质、地衣物种、生活环境和生命力、生长速度、代谢产物等方面阐述地衣的特殊性与多样性及其在共生进化研究、监测大气污染、测年、药用诸方面表现出的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并在地衣的开发利用中,提出地衣多样性的保护与永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袋衣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斌 《真菌学报》1994,13(2):107-110
本文报道袋衣属中两个新种,即亚霜袋衣和丽江袋衣,并从形态和化学相结合比较了新种与其近似种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于长白山南坡高山半寒漠植被中大面积匍匐生长在地表的粗皮松萝群体从形态学、生态学、化学及分类学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分类学上将这一地生群体命名为匍匐变种;在种群落结构方面进行了样方调查;从生物系统学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扼要回顾了松萝属石萝亚属(Usnea subgenus Neuropogon)地衣研究简况,根据形态、化学、分布三者综合的现代地衣物种概念,确认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只存在两种石萝即南极石萝(Usnea antarctica)和簇花石萝(Usnea aurantiaco-atra)。除形态、化学特征描述外,详述了这两种石萝在菲尔德斯半岛的生境与分布特征。其中,在藓丛生境中的簇花石萝群体性状分化及其与石生群体性状的比较和讨论是文献中尚未见到的,而生长在木板上的南极石萝则属罕见,其平均生长速率估算为每年增长0.4—1.1mm。在化学上,这两种石萝均属于化学型Ⅰ和化学型Ⅲ,而化学型Ⅱ(含有norstictic,salazinic and usnic acids)不存在于该半岛的两种石萝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扼要回顾了松萝属石萝亚属(Usnea subgenus Neuropogon)地衣研究简况,根据形态、化学、分布三者综合的现代地衣物种概念,确认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只存在两种石萝即南极石萝(Usnea antarctica)和簇花石萝(Usnea aurantiaco-atra)。除形态、化学特征描述外,详述了这两种石萝在菲尔德斯半岛的生境与分布特征。其中,在藓丛生境中的簇花石萝群体性状分化及其与石生群体性状的比较和讨论是文献中尚未见到的,而生长在木板上的南极石萝则属罕见,其平均生长速率估算为每年增长0.4—1.1mm。在化学上,这两种石萝均属于化学型I和化学型Ⅲ,而化学型Ⅱ(含有norstictic,salazinic andusnic acids)不存在于该半岛的两种石萝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袋衣属一新种——横断山袋衣。它是本属中第一个以巴巴酸为恒有成分的种类,又是指袋衣种群中第一个具有真正裂芽的成员。这一新种是作者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植物标本室工作期间从H.Smith于1934年采自中国四川省的大量标本中发现的。对乌普萨拉大学的访问是中国科学院与皇家瑞典科学院之间1982年科学交流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8.
地衣是大型真菌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次评估的地衣共2,164种, 其中子囊菌地衣2,145种, 担子菌地衣19种, 分属于2门9纲34目92科352属。评估结果显示, 地衣受威胁物种共28种, 占被评估地衣物种总数的1.29%, 其中极危3种, 濒危7种, 易危18种; 近危6种, 无危657种, 而数据不足的物种达1,473种。这类因为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料而未能进一步评估其生存状态和红色名录等级的物种占评估地衣总数的68.07%, 凸显了我国地衣学研究的严峻形势及对地衣分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受威胁物种的分析表明, 地衣由于自身生长缓慢和对环境污染敏感, 并且绝大多数分布区域狭窄, 种群数量少, 对生境退化的适应和恢复生长的能力弱,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的栖息地破坏和碎片化使得这些地衣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值得注意的是, 评为易危的一些地衣, 因具有较大的食药用价值而被过度采挖利用, 如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其受威胁程度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9.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地衣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萌  魏江春 《菌物学报》2013,32(1):42-50
报道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地衣22种,分隶于16属,13科,5目,包括中国新记录4种:异色杆孢衣Bacidia heterochroa,安奈污核衣Porina aenea,白黑瘤衣Buellia alboatra及美丽黑瘤衣Buellia venusta。该研究丰富了关于该地区荒漠地衣物种多样性的知识,并将为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的前期研究提供更多的地衣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温故而知新。本文以历史进程为序,根据分类学中的重大事件,粗线条勾画出一个框架以反映分类学发展的的轨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古代至林奈之前的生物分类;近代分类学科的诞生;进化理论的确立与修正及其深远影响;分类学的蓬勃发展(居群概念、新系统学与Biosystematics,细胞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学派争鸣促进分类学繁荣);分子生物学为分类学注入强大活力。在讨论部分论述了坚持分类学的完整概念,不宜将分类的某个依据和方法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学,如chemotaxonomy,cytotaxonomy,DNA taxonomy应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方法,而不是"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DNA分类学"等,说明了其理由和依据。对于林奈创立了二名法、将二名法理解为物种的学名是由属名+种名组成等一些不确切的说法给予了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