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褐飞虱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丁锦华  都健 《昆虫知识》1990,27(2):65-67
通过测定褐飞虱虫体、蜜露及稻株中16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百分率组成,并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褐飞虱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问题。虫体、蜜露和稻株中含量最多的氨基酸分别为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褐飞虱大量吸收的氨基酸是丙氨酸,稻株中含量最少的蛋氨酸和酪氨酸,在蜜露中检测不到,认为可全部被吸收利用;相反,天门冬氨酸则很少被利用,谷氨酸被利用的相对量也不多;其他氨基酸或多或少地为褐飞虱所利用。  相似文献   
2.
(一) 在分布很广的二迭紀、三迭紀地层中,最早的脊椎动物遺跡,見于1929年。化石发見于大宁西南,去吉县的路上,在所謂三迭紀地层,一种含砾石的砂貭石灰岩中。化石可能为一肱骨,长10厘米,寬4厘米,但化石本身不能詳作鑑定(可能是两棲类)。这个发見的意义証明三迭紀是有脊椎动物化石的。  相似文献   
3.
1962—1963和1963—1964年两个野外季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广东南雄作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化石发掘工作。在两个野外季度的工作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和属于第三纪初期的脊椎动物化石。但是在中生代的地层中,除了在乌逕腊树园(6225)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乌逕南雄龟(Nanhsiungchelys wuchingensis Yeh)以外,几乎所有骨化石,都很破碎甚至不能鉴定。由于和蛋化石一起也保存有象龟那样比较完好的骨  相似文献   
4.
将HeLa细胞中期染色体(簇)、非液爪蟾卵提取物和ATP再生体系混合温育,能够促使细胞核自发重建。在此非细胞体系中重建的细胞核处于一般细胞核大小范围,具有典型的双层核膜、核孔复合体、染色质、核纤层、核骨架等结构;核重建具有一个明显的过程;发现环形片层通过与核膜融合方式参与核膜和核孔复合体组装。  相似文献   
5.
6.
刘荣堂  陈本健 《生态学报》1996,16(3):265-268
在植物区系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于1988 ̄1993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进一步研究了赛加羚羊引种区的植物群落特征,观察了30种植物的物候期,用常规方法化验了72种植物的营养成分,从植被特征出发,综合评价其对赛加羚羊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7.
腐败梭菌产生毒素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腐败梭菌(Clostridium septicum)产生α、β、γ和δ四种毒素,其中以α毒素为主。在使用厌气肉肝汤和肉肝胃酶消化汤培养时所产毒素甚微。为了增加毒素的毒性,提高快疫菌苗的效力,试用胰酶消化汤培养,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主要用兎做急性实驗,研究直接刺激内脏大神經外周端对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影响。結果如下: (一)在正常的不切除腎上腺的兎体上,刺激內脏大神經外周端对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有不同的影响:有的使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升高;有的降低;有的則基本不变。 (二)切除左侧腎上腺,刺激左侧內脏大神經外周端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表現明显降低。若預先注射氯化钴以破坏胰島α細胞后,再做此項观察,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降低反应卽消失。在急性实驗狗身上,阻断左侧腎上腺靜脉血回流,刺激左侧內脏大神經外周端,亦可同样引起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降低,以及血糖濃度显著升高。切除胰尾部和胰体部以消除大部分胰島α細胞的作用后,再刺激內脏大神經外周端,上述反应卽消失。 (三)血液鉴定实驗指出,对切除腎上腺兎刺激內脏大神經后,門靜脉血血浆中有升高血糖物质存在,后者具有使血糖濃度升高和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降低的作用。总結以上結果,可以认为,内脏大神經除支配腎上腺體质影响血糖和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外,还极可能支配胰島α細胞,釋放类胰高血糖素物质,使血糖濃度升高及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男性型脱发(male pattern baldness,MPB)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的遗传性脱发疾病,对个人形象、心理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近期欧美人群中进行的大样本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已报道大量与MPB相关的遗传易感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但这些位点在东亚人群中的遗传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我国684个亚欧混合人群(Eurasian)样本,对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 205 327个欧洲男性GWAS分析发现的624个与MPB相关的SNPs进行人群异质性分析,基于多基因风险打分(polygenic risk scores,PRS)建立预测模型,并对预测因子数量与模型预测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质控的467个SNPs中6.9%与MPB显著相关(P0.05).结合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25个SNPs建立的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模型,效果较好(R~2=28.9%,AUC=0.82).年龄对模型效果影响较大(R~2=22.9%,AUC=0.77),结合BMI及68个SNPs时AUC达到最大(约0.89).本研究表明MPB在欧洲和东亚人群中存在较强的遗传异质性,选取SNPs子集能达到与全集相近的预测准确性,预测模型有助于东亚人群MPB遗传机制的理解及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其坝下游的水沙情势,使坝下游沙洲生境呈现出明显的水淹强度梯度变化。阐明这一梯度变化下沙洲植被组成、分布和性状结构特征,是理解植被与沙洲稳定关系的基础,更是阐明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核心内容之一。选取上荆江河段第一个江心洲-太平口心滩作为研究样地,通过植被组成和分布特征的调查,对不同水淹强度下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太平口心滩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稀布小型灌木川三蕊柳。调查共记录物种21科33属39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要优势种。轻微(20-40 d)和极强水淹强度(100+d)条件下的生境物种组成同其他水淹强度生境具有显著性差异,轻微水淹强度下牛鞭草和节节草为主要优势种,极强水淹强度下虉草为主要优势种。不同水淹强度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功能多样性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植被更倾向于表现出花果期位于出露期、植株高度更加低矮、须根系、进行营养繁殖的功能性状。江心洲植被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特征都在水淹梯度下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水淹强度的梯度变化是沙洲植物群落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为进一步研究沙洲植物群落动态变化以及沙洲植被协同演替机制,明晰大坝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