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了解外周神经损伤对体感皮层分域组构的影响,在成年大鼠上观察了切断坐骨神经(SC)前、即刻和切断后数周内后爪皮层代表区的改变。在盐酸氯胺酮麻醉下,用微电极记录后爪皮肤轻触刺激在对侧体感皮层工区诱发的多单位反应,得出后爪的皮层代表区图。在16例中,8例大鼠观察了切断SC的即时效应。结果表明,不但SC代表区丧失皮肤反应性,原隐神经(SA)代表区的皮肤反应性也明显下降或消失,同时神经元自发活动也明显减弱。另8例大鼠在切断后数周内做了1~3次重复测定。在最初几天,原SA代表区范围内多数记录点的皮肤反应性仍未恢复,但在原SC代表区内,一些记录点转而对SA皮肤轻触刺激起反应。在随后数周内SA代表区进行性地扩张,占领了大部分原SC代表区。这一结果说明成年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可导致体感皮层发生显著的重组改变。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在体力锻炼与脱锻炼过程中观察了五条成年雄性杂种狗的无氧阈(AT)、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cap/mm~2)、毛细血管数与肌纤维数之比(C:F)、肌纤维组成——慢肌纤维百分比(%ST)以及毛细血管弥散距离(弥散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锻炼前AT与cap/mm~2、C:F,%ST及弥散距离均分别有显著相关。锻炼后第五周,AT、cap/mm~2、C:F和%ST分别增加了40.9%、12.2%、22.9%和2.4%,弥散距离降低6.3%,其中只有AT的增加有显著意义,锻炼十周后,AT增加68.2%(P<0.001)、cap/mm~2增加37.8%(P<0.05)、C:F增加78.1%(P<0.001),弥散距离降低17.0%(P<0.01)而%ST无显著变化。停止锻炼后第五周,AT等各指标都有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意义,停止锻炼后第12周,AT、cap/mm~2,C:F,%ST分别降低了18.9%、10.9%、10.5%、2.9%,弥散距离增加5.1%,其中除AT的降低有显著意义外,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意义。与锻炼前相比,这些指标的变化。除%ST外,仍有显著变化。在锻炼与脱锻炼的过程中,AT与cap/mm~2、C:F、弥散距离在各期或整个过程中均呈显著相关,但与%ST相关不显著。实验结果提示,骨骼肌的毛细血管供应状况是决定无氧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22例白血病、淋巴瘤病人和15例正常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部位检测。结果表明,病人组的染色体畸变率、脆性部位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通过G显带能准确定位的94个断点中包括了21种常染色体脆性部位,8个与癌基因在同一区带的断点。以上结果提示脆性部位同白血病、淋巴瘤之间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测定了5条狗的无氧阈值,运动耐受时间、衰竭时的血乳酸浓度及运动中的肌糖原消耗量。结果如下:无氧阈值,1.与运动耐受时间呈正相关(r=0.947,P<0.02);2.与运动中肌糖原消耗量呈负相关(r=-0.959,P<0.01);3.与衰竭时的血乳酸浓度呈负相关(r=-0.942,P<0.02)。实验结果提示,无氧阈值是反映机体耐力的可靠指标。而运动中肌糖原消耗少,血乳酸积累程度轻,可能是无氧阈值之所以能够反映机体耐力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营南阳湖农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的南阳湖畔,建场前原系湖水泛滥、杂草丛生的地区,由于湖水涨落不定,经年耕作失时,大片一地荒芜,因而成为微山湖蝗区飞蝗发生的严重地带。发生面积厂,蝗蝻密度每平方丈1,000—2,000头左右。农田常因蝗害、水灾、草荒等而颗粒无收。1956平建场后,通过机耕垦殖、规划土地、栽培作物和人工捕打及药剂防治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蝗害仍较严重。亦曾有小麦穗头被全部咬掉,或因蝗害减产3—4成。1959年之后,由于贯彻了改治并举的方针,在农场党委正确领导下,从1960年春季开始,采取了根除蝗害的一系列措施,几年来已收到了良好效果,不仅大大压缩了飞蝗发生的面积,而且夏、秋蝗密度亦大为减少(表1)。  相似文献   
6.
采用试管熔封法保藏菌种,研究了11种固体培养基与11种液体培养基和生理盐水,在室温和冰箱中长期保期存细菌,蘑菇菌,酵母菌,霉菌及放线菌等27株菌种,并观察保藏效果,试验证明,试管熔封法可保存各类微生物达数月至数年不死,且液体培养基熔封保存优于固体培养基,该法具有制作简单易行,不易污染,适应面广,转种方便,成本低和实用等优点,由于熔封后,隔绝空气,杜绝杂菌污染,保存的细菌,生物学性状良好,形态,革兰  相似文献   
7.
斑须蝽三代卵块的空间分布和田间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锋  东随练 《昆虫知识》1994,31(2):88-91
通过田间调查和计算,明确了斑须蝽三代卵块呈聚集分布,且以负二项分布为主。理论抽样数当t=1.00,D=0.3时,n=13.091/+63.878,如果防治指标定为百株虫卵块12块时,则最大抽样数为173株,序贯抽样的累积虫卵块数量界限为:T0(N)=0.12N±0.4735。田间随机取样以平行线和Z字形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9.
雷茜  胡忠文  王敬哲  张英慧  邬国锋 《生态学报》2023,43(15):6378-6391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气候是影响其动态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探究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内在演化机制。目前,不同生态系统尺度下的植被动态变化与气候因子的时间响应关系仍未被完整剖析。因此,为了厘清过去30年不同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利用GIMMS NDVI3g数据和气候资料数据,通过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分析了1985—2015年中国陆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探究了NDVI变化与降水、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内部关联,探讨了中国不同生态系统植被与气候因子间的时间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 1985—2015年中国陆地植被呈现改善趋势,年均NDVI先减小后增加,拐点时间在1995年左右,整体变化率为0.5×10-3/a。农田、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显著改善的程度最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植被退化趋势最显著。(2)中国陆地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受不同生态系统分区影响。内蒙古高原中部草地生态系统NDVI与降水...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死亡病因之一。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MI急性期的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其对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长远影响仍无法有效防治。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是一种糖蛋白细胞因子,具有促进造血、抗凋亡和促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表明EPO在心脏缺血损伤、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与促进心脏祖细胞活化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EPO是否可通过增强Sca-1+干细胞的活性促进MI的修复。通过直接注射法将达贝泊汀-α (darbepoetin alpha,一种长效EPO类似物,EPOanlg)注射到成年小鼠MI的交界区,观测MI面积、心脏重构及功能、心肌细胞凋亡及微血管密度变化。用磁性分选技术从新生和成年小鼠心脏中分离Lin-Sca-1+干细胞,分别用于克隆形成能力及EPO效应的测定。结果显示,和单纯的MI组相比,在体应用EPOanlg可显著降低MI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减轻左室腔的扩张,同时提高心功能、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