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南阳盆地,作为地理过渡地带和文化交汇区,其考古学文化面貌呈现出南北交融的典型特征。文坎沟东地点是南阳盆地淅川县龙山时代晚期和西周时期的重要遗存,本文综合运用大植物和植硅体分析的方法,结合已有的植物考古证据和最新的测年结果,全面探讨了文坎先民先秦时期的种植模式和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龙山时代晚期,文坎先民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为生,兼种少量水稻和小麦,小麦和水稻在先民生活中的作用比较微弱;西周时期,延续了旱作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种植规模略有扩大,未见炭化水稻的踪迹,但植硅体分析显示仍有水稻种植的现象;受中原宗周势力的影响和版图扩张的需求,小麦逐渐开始在先民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文坎沟东地点植物遗存的发现与研究,为揭示豫西南先秦时期的文化面貌和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河南官庄遗址两周时期人牙结石开展了淀粉粒分析,发现了数量丰富的淀粉粒以及少量植硅体。可鉴定形态的淀粉粒主要来自粟、黍、小麦、小豆等农作物以及坚果、块茎植物;植硅体中则有来自水稻颖片的双峰型植硅体。此次研究表明官庄先民食物来源广泛,包括多种农作物和采集植物,其中粟黍类农作物在食物构成中占据主要地位,而小麦所占比例很可能已仅次于粟黍。结合包括官庄遗址和周边若干遗址的浮选结果,两周时期中原腹心地区仍是北方传统的粟作农业,但农作物种植已明显多样化;与此同时,小麦在农作物体系中的重要性增加,中原地区农作物种植体系由以粟黍为主转向以小麦为主的趋势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物考古视角探讨官庄聚落两周时期的人群与社会状况。官庄聚落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手工业经济较为兴盛,存在多种类的手工业作坊。聚落内社会等级分化明显,人群构成较为复杂,这些社会状况都在人群食物结构上有所反映。贵族阶层具有最高的δ15N值,食用较多的肉食资源;平民阶层δ15N值都偏低,显示较低的动物蛋白摄取。不同葬俗的群体在饮食结构方面差异明显:直肢葬群体主要以C4类食物为主,与同样采用直肢葬的贵族阶层较为一致,官庄墓葬以直肢葬为主,这一群体应是官庄聚落土著居民;相较于直肢葬群体,屈肢葬群体食用了更多的C3类植物,从个别屈肢葬个体食用水稻这一官庄聚落并未种植的C3类作物来看,屈肢葬群体流动性较大,有可能为外来群体。官庄聚落人群构成复杂的状况,应与区域内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较为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牙结石本质上是正在矿化或已经完全矿化的牙菌斑,由于其易保存、可获得性和无污染等特征为生物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代牙结石残留物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本文从古人类食谱精细化重建、早期农业演进与传播、早期东西方资源流通、特定资源消费与利用等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古代牙结石残留物分析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其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并对牙结石残留物分析在国内考古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5.
鹿台遗址出土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作物组合显示仰韶时期农业经济是单纯的种植粟黍的旱作农业,龙山时期农作物新品种开始出现,作物种植结构趋于多样化。基于龙山时期成熟粟类作物和不成熟粟类作物的量化分析,鹿台遗址龙山时期聚落很可能存在作物加工活动,不同阶段的加工活动可能是在聚落内不同区域,以小规模的核心家庭为基础开展。综合相关研究,豫北地区仰韶时期仍是单一的种植小米的旱作农业经济,稻作农业并未影响到这一区域,龙山时期水稻、大豆和小麦等新农作物开始出现,农业多样化逐渐显现。与此同时,豫北地区龙山时期不同遗址在农作物种植结构方面存在些许差异,这一差异很可能与遗址微观地貌、聚落和特定人群的主观选择有关。鹿台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深化了对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环境、生业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