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巢湖秀丽白虾渔业生物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采收期的新疆产罗布麻和白麻药材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三叶豆苷、紫云英苷、芦丁和白麻苷的含量,进而分析2种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发现不同采收期的新疆产罗布麻和白麻药材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三叶豆苷、紫云英苷、芦丁和白麻苷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并且罗布麻和白麻呈现出不同特点。以《中国药典》中罗布麻含量测定项下的金丝桃苷为指标,罗布麻和白麻的最佳采收期都是6、7月;但是,以7个成分的总含量和6个黄酮的总含量为指标,罗布麻的最佳采收期是8、9月,白麻的最佳采收期仍是6、7月。该结果可为确定罗布麻和白麻药材的采收时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母婴结局、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妊娠相关脑卒中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发生在妊娠期21例,产褥期18例。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脑静脉血管成像(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腰椎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诊断出血性脑卒中7例,脑梗死3例,脑静脉窦血栓(CVST)29例,均给予相应的抢救及治疗。16例早期、中期妊娠患者行人工流产术或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穿刺引产终止妊娠,5例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患者治愈出院15例,6例死亡,14例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或语言障碍,家属放弃治疗出院4例。结论:妊娠相关脑卒中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子痫前期、心源性栓塞、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水电解质紊乱等代谢障碍性疾病及产褥感染等。其发病急、病死率高,故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早诊断及时治疗,选择适当的时机及方式终止妊娠是改善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AL)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水平变化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2010年3 月-2013 年12 月在我院行化疗治疗的53 例AL患者(AL 组),并同期抽选我 院47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以及酶联法检测两组外周血IL-2、TNF-alpha和VEGF水平,并探讨AL患者化疗前后外 周血IL-2、TNF-alpha、VEGF水平变化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AL 组化疗前外周血TNF-alpha、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IL-2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L组化疗6 个月后外周血IL-2、TNF-alpha和VEGF 含量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L 组化疗6 个月后长期缓解未复发者42 例、复发者11 例;复发患者的外周血TNF-alpha、VEGF水平较未复发组高,IL-2 较未复发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L患者的外周血IL-2、TNF-琢、VEGF含量可作为诊断及判断预后 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疾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由于现有的免疫接种和抗病毒疗法的局限性,开发安全、广谱、廉价的新型抗病毒制剂极为迫切。益生菌是摄入后能对机体产生多种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其抗病毒作用及潜在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益生菌通过促进肠道细胞的紧密连接和产生有利物质来维护机体黏膜屏障;与病毒竞争结合靶点或直接捕获并抑杀病毒;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分泌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代谢产物来发挥抗病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益生菌的抗病毒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基于人偏肺病毒(hMPV)N或L基因的2种检测hMPV感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在207例临床呼吸道样本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基于hMPV N或L基因片段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鼻咽拭子207份,比较2种方法检出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207份样本中,2种方法共检出38(18.36%)份阳性样本,基于N或L基因一种方法均检出32(15.46%)份阳性样本,总检出符合率为94.2%(195/207)。另外发现,基于L基因检测为阴性而基于N基因检测为阳性的样本在L基因与引物和探针结合的部分序列有核苷酸的突变。对19例阳性样本的F基因进行进化树分析发现,大多数hMPV属于A2和B2型,只有1例属于B1型。结论:2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联合应用,对于临床样本中hMPV的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F4(ETECF4)引起的断奶前仔猪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细菌感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编码ETECF4ab/ac受体的位点已被定位于猪(Susscrofa)13号染色体(SSC13)q41区域,S0075为最紧密连锁的标记之一.本研究从S0075侧翼染色体区域选择了SLC12A8,MYLK和KPNAI3个基因,建立猪特异性序列标签位点(STS).利用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群体中的ETECF4ab/ac侵染抗性和易感个体,通过比较测序法,建立了这3个基因的STS,并鉴别到7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进一步检测了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群体祖代、亲本代和755头F2个体在SLC12A8g.159A〉G,MYLKg.1673A〉G和KPNA1g.306A〉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传递不平衡检测(TDT)分析表明:这些多态位点和相应的单倍型与ETECF4ab/ac(特别是F4ac)刷状缘黏附表型存在显著相关,表明这些多态位点和单倍型与ETECF4ab/ac受体的编码基因因果突变存在连锁不平衡.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SSC13q41存在ETECF4ab/ac侵染易感性的遗传位点,为ETECF4ab/ac受体基因的精细定位提供了新型多态标记.  相似文献   
9.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西北部的纯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氮负荷增强分解试验,探讨了氮负荷增强对芦苇残体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的影响。试验设置了4个氮负荷水平,即NL0(无氮负荷处理,0 g N m-2 a-1)、NL1(低氮负荷处理,12.5 g N m-2 a-1)、NL2(中氮负荷处理,25.0 g N m-2 a-1)和NL3(高氮负荷处理,75.0 g N m-2 a-1)。结果表明,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残体的分解速率整体表现为NL2(0.00284 d-1)>NL1(0.00263 d-1)>NL0(0.00257 d-1)>NL3(0.00250 d-1),低氮和中氮负荷总体促进了残体分解,而高氮负荷抑制了残体分解,原因主要与不同处理下残体分解过程中基质质量及pH的明显改变有关。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残体中的全碳(TC)含量在分解期间均呈不同波动变化特征;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均在分解初期(0-30 d)骤然降低,之后则呈不同波动变化,其中TN含量呈波动上升变化,而TP含量呈小幅波动变化。残留率是影响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残体分解期间碳(C)、氮(N)和磷(P)净释放的共性因素,而氮负荷增强导致的残体基质质量(C/N、C/P、N/P)和主要环境因子(pH、电导率(EC))改变影响了其释放强度。研究发现,在氮负荷增强背景下残体养分的累积与释放发生了明显改变,闽江河口氮负荷水平的增加整体将抑制芦苇残体中C、N养分的释放,但其在分解中后期(90-240 d)可能对P养分释放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苔藓植物脱落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落酸(ABA)作为逆境信号,在植物抗逆特别是抗旱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苔藓植物是最早登陆的高等植物,探究其ABA的作用机理对于理解陆生植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描述ABA在苔藓植物中的功能和作用,并以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为例,总结了ABA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丰富了对ABA在早期陆生植物生存与进化过程中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