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复方孕素1号片是由孕素1号与少量炔雌醚配伍而成,其中孕素1号(甲地孕醇环戊烷丙酸酯)是我国启行研制的一种新的合成孕激素。临床上作为女用长效避孕药,于每一月经周期第十天服一片。试用结果表明,该药副作用少,有效率较高,但还存在一个主要缺点,即服药后月经周期缩短,从而影响了该药的普及。因此分析该药造成周期缩短的原因并加以克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蝗虫多型现象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蝗虫有两种型,即散居型和群居型。蝗灾通常由群居型蝗虫所引发。多年来人们试图找到控制蝗虫由散居型向群居型转变的关键因子,以期控制蝗虫危害。该文主要从神经内分泌的角度概述了蝗虫多型性的生理机制,重点介绍了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和脑神经肽[His7]-corazonin在蝗虫多型性中的主要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观察了11例服甲醚抗孕丸妇女在分泌中期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服药组内膜腺上皮细胞胞浆中的糖元以及腺腔中分泌物远较对照组少,顶部胞浆突起亦远不如后者显著。2.服药组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微管的发育比对照组差。3.服药组8例排卵对象中的6例,其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未见有核仁小管系、丰富的核下糖元以及巨型线粒体,而见到核仁小管系的2例,亦同时见到丰富的核下糖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观察了性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的影响。利用多杯法培养了82例人子宫内膜。绝大部分是增生期内膜。培养液基本成分为75%人工培液“T8”或“199”加25%小牛血清,青霉素100单位/毫升,链霉素500单位/毫升。所加的性激素为黄体酮和雌二醇,按培养浓中所含激素不同,分为四组培养液。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体外培养三天的增生期内膜有明显的变化。有些标本在未加激素的培养液内培养,内膜提早转化为分泌期内膜,腺上皮细胞出现核下空泡,PAS 反应显示糖元颗粒,基质细胞出现前蜕膜反应。但有些标本需要在培养液内加适量黄体酮或黄体酮配伍雌二醇条件下,增生期内膜才转化为分泌期内膜。由此看来,人子宫内膜在体外短期培养条件下,能反映有机体内在的性激素和外源的性激素的影响;并认为利用这种器官培养方法,可在同一标本分别加入不同条件来研究子宫内膜的变化是较为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