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鹿角蕨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名称:鹿角蕨(Platycerium bifurcatum)。材料类别:幼叶。培养条件:以MS为主要培养基。诱导分化培养基:(1) MS+BA 0.1~1mg/L(单位下同)+IBA0.5~1+IAA 0.5~1;(2) 1/2MS+IAA1+GA 0.1;(3) 1/2MS+IBA 0.5~1+IAA 0.5~1;(4) MS+IAA 1~3。培养基加琼脂0.70%固化,pH5.6~5.8。切取由圆肾形假叶中央长出的幼嫩真叶,经常  相似文献   
2.
广东特有国家保护植物丹霞梧桐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网络资源数据库(植物志、标本平台、图像库等)和专著分析考证,结合全部产地的野外实地考察,对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的分类学地位与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标本记录、研究进展及致危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自1986年在广东仁化丹霞山采到模式标本和1987年命名丹霞梧桐以来,至今已过去30多年,其记录范围从最初的仁化县丹霞山,2014年扩展到南雄市全安镇和古市镇,再到2019年新记录的英德市英城镇和横石塘镇,生境也从丹霞地貌特有扩展至与石灰岩地貌共有。丹霞梧桐种群的保护需综合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科学研究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T1DM)初发患儿细胞免疫与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T1DM组23例初发患儿均测定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B细胞及NK细胞)、HbA1c、INS、C-P,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淋巴细胞亚群。结果:T1DM组CD4、CD4/CD8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CD8、CD3-CD56+较对照组降低(P〈0.05);CD4/CD8比值与HbA1c呈正相关(r=0.9451,P〈0.01),而与INS呈负相关(r=-0.1020,P〈0.01),与C-P呈负相关(r=-0.6174,P〈0.01);CD3-CD56+与HbA1c呈正相关(r=0.1320,P〈0.01),而与INS呈正相关(r=-0.0846,P〈0.01),与C-P呈负相关(r=-0.3224,P〈0.01)。结论:T1DM初发患者CD4、CD4/CD8明显增高,CD8、CD3-CD56+明显降低,提示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DNA条形码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种鉴定、分类、鉴别和溯源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将标准DNA片段进行分析比对实现。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现已成为物种鉴定和分类的研究热点。回顾十余年来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这一技术的进展与成果,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及局限,并展望了DNA条形码的应用前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底层地面活动鸟类由于行为隐蔽,野外调查较困难。于2011年1月—2017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广东北部3个自然保护区开展底层地面活动鸟类监测,共拍摄到54种鸟,其中在南岭、车八岭和南雄分别拍到鸟类47种、27种和21种。广东北部森林底层地面活动优势鸟种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平均每台红外相机拍到鸟类4种,并且三地差异非常显著,以南岭最高、南雄最低;平均每台红外相机拍到鸟类32只,但三地差别不明显。在广东北部森林用红外相机拍到的底层地面活动鸟类种类比周边地区多,与安放的红外相机数量多、拍摄的时间长有关。依据本研究和近年来在广东北部的鸟类调查结果推断,广东可能已经没有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黄绿卷毛菇群体遗传结构,以青海、西藏、四川3个省份的10个地理群共91个样本黄绿卷毛菇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和分析所有样本的LSU和ITS序列。结果显示:1 995bp的LSU和ITS基因序列共有8个变异位点,得到20个基因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538±0.026和0.00029±0.00002;青海玉树和青海兴海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黄绿卷毛菇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75.70%),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系统进化树结果也表明,10个地理群分成2个支系,黄绿卷毛菇群体存在明显的地理结构。中性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黄绿卷毛菇群体有着复杂的群体历史,曾发生过种群数量扩张,近期种群数量正在衰减。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赤拟谷盗种群的遗传结构,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不同地理种群共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提取基因组DNA,用5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分析、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结果表明CB337218、DN648427、DN647734、EB754173、EB750288这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4、3、6和3, 4个不同地理种群赤拟谷盗的遗传杂合度平均值为0.4379,4个不同地理种群赤拟谷盗间的多态信息含量各在0.3771~0.5089之间,都达到中度多态性或高度多态性水平.为进一步研究赤拟谷盗的成灾机理提供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炎症浸润程度及胰腺组织中Bcl-2 及Bax 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性糖尿病模型,腺病毒介导的IL-10 基因(Ad-mIL-10)腹腔注射。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免疫组 织化学法观察胰腺炎症浸润程度;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d-mIL-10 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凋亡调 控基因Bax 和Bcl-2 表达的影响。结果:Ad-mIL-10 腹腔注射糖尿病发病率低,平均血糖水平低,可以降低胰腺炎症浸润程度,减 少胰岛细胞凋亡。给予Ad-mIL-10 后大鼠Bax 基因的表达明显下降, Bcl-2 与Bax 的比值明显增加。结论:IL-10基因对实验性糖 尿病大鼠有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细胞凋亡,与调节Bcl-2 与Bax 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分析荆芥和荆芥穗饮片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特征的差异,为其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收集市场上不同来源的荆芥和荆芥穗饮片,首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总挥发油,并利用GC-MS对荆芥和荆芥穗样品中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其次,利用SIMCA14.1软件对荆芥与荆芥穗中挥发油共有成分相对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最后,利用OPLS-DA结合t-test筛选导致荆芥和荆芥穗挥发油存在差异的代谢标志物。结果表明,荆芥中挥发油总含量普遍低于荆芥穗,荆芥和荆芥穗挥发油含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荆芥中挥发油成分种类多于荆芥穗,荆芥与荆芥穗挥发油成分特征存在差异,各自聚为一类;OPLS-DA结果结合t检验共筛选出薄荷酮、异胡薄荷酮、β-石竹烯、柠檬烯、β-蒎烯、胡薄荷酮、香芹醇、顺-p-2,8-薄荷二烯醇、1-辛烯-3-醇、4-异丙烯基甲苯10种引起两种饮片差异的主要代谢标志物。因此,荆芥与荆芥穗两种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特征存在差异,该差异与其临床功效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双元覆盖对果园土壤水分的调控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双元覆盖对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水分的调控效果,对4个不同处理(地膜压秸秆双元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对照)下的果园0~600 cm土层范围内的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并对果树产量和枝条生长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双元覆盖的整体保墒效果最佳,0~600 cm土壤贮水量比对照高6.7%;长期双元覆盖能够有效地缓解该地区深层土壤出现的干燥化现象,稳定层(240~600 cm)月平均土壤贮水量比对照高64.22 mm;双元覆盖和地膜覆盖两种措施均能降低浅层(0~60 cm)土壤水分随时间的波动,提高浅层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与单一覆盖方式相比,双元覆盖方式更能减小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变异,提高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分布的稳定性;双元覆盖方式增产效果明显,苹果产量比对照高48.2%.综上,相对于单一的覆盖方式,双元覆盖能更好地调控果园土壤水分、提高苹果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