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於淡水鱼类寄生原生动物的研究,外国已有不少文献,但有关我国淡水鱼,特别是几种主要池养鱼的这步面资料,颇感缺乏。  相似文献   
2.
在长江中游的扬子江白鲟和中华鲟上发现二种粘孢子虫,命名为白鲟碘泡虫,新种和宜都单极虫,新种。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去年(1955)冬,发表了关于寄生鲩鱼的原生动物报告。本文是这一研究工作中的第二部分,所记述的原生动物,是青鱼这一寄主中已发见的种类共16种,其中已见于文献的11种,新种5种。其分类系统如下:  相似文献   
4.
斑鳢和乌鳢寄生孢子虫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寄生鳢属鱼类原生动物的研究,外国已有不少的文献,但在我国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作者进行这一研究工作,目的是了解斑鳢(Ophiocephalus maeulatus)和乌鳢(O.argus)两种淡水鱼的孢子虫种类的形态学,以及对寄主的关系,以供鱼病防治和有关寄生虫学方面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本文记述的孢子虫共22种,  相似文献   
5.
中华血簇虫是湖北产的中华鳖体内发现的一种寄主虫。在其生活史发育中,存在着两种寄主的交替。本文只介绍它在无脊椎动物寄主——鳖穆蛭体中的发育情形。这一时期包括两个阶段: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配子生殖的特点是,两性配子母细胞先融合,然后才进行配子分化,产生4个雄配子核,其中1个核与雌配子核受精,形成合子核。孢子生殖以单核卵囊的核分裂开始,最后形成含8个裸子孢子的成熟卵囊,并解体释放出子孢子。整个过程都发生在蛭消化道内。脊椎动物寄主的感染,很可能是因为吃下含成熟子孢子的无脊椎动物寄主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1983年12月到1985年4月,在湖北省黄冈县团风镇进行鱼病调查时,发现三种艾美虫。经研究确定为新种。现报道如下。本文量度单位为μm。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1979年8月25日,我们在江苏省洪泽湖进行鱼类寄生虫区系调查过程中,从岔尾黄颡鱼Pseudobagrus eupogon Boulenger 的胆囊中发现一种粘孢子虫。经鉴定,是属于角形科 Ceratomyxidae角形虫属Ceratomyxa的代表,不仅是科学上的新种,也是角形科角形虫属的种类在我国第一次发现,同时又为该属记录了在淡水鱼类中第二种寄主。 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安永统男先生(Norio Yasunaga, 1981)报道在日本长崎五岛一些养殖场饲养的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发生一种粘孢子虫病,引起严重死亡。他从病鱼脑腔里找到这种病原体的孢囊标本,赠给作者两块,以研究它的形态结构和分类问题。通过对标本的详细观察、研究,认为这种粘孢子虫的孢子,形态结构比较特殊,不仅足以作为独立的属,而且是一新科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红娘华蛐的身体结构,一般与Mackinnon所述的R.(Embadomonas) agilis和Corradetti所述的R.grillotalpae相似,特别近似Geiman所述的R.caudacus(图15,16)。但红娘华蛐有大约等於体长2/3的大胞口,和长於或等於体长的针状尾巴,而且无论在生活时或固定染色後,头部均向背後扭曲(此较图1和15)。这些特性,显然与过去文獻中所记载的种类不同,故(氵夬)定为蛐属——新种。  相似文献   
10.
作者于1955年冬和1956年夏,先后发表了关于寄生鲩鱼和青鱼的原生动物。本文是这一研究的第三部分,记述鳙和鲢两种家鱼中所发见的各种原生动物共21种.其中已见诸文南的种类14种,新种6种,未定种一种。这些种在分类系统上位置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