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种测定FeMo-co催化活力的反应体系,用此反应体系,在测定FeMo-co催化活力的过程中,FeMo-co与变种UW45抽提液的重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讨论了水含量、还原剂对FeMo-co催化活力和重组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不同底物(N_2,H_2,N_2O,NaN_3,C_2H_2)对棕色固氮菌固氮酶及其钼铁蛋白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底物均能络合在钼铁蛋白及固氮酶上,但络合程度不同,从而为固氮酶系统有多个不同的底物络合中心,底物络合中心在钼铁蛋白分子上,铁蛋白对钼铁蛋白有变构作用,提供了光谱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用苯甲基磺酰氟(PMSF)和H_2Se相继处理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将酶分子中的丝氨酸(Ser)转化为硒代半胱氨酸(SeCys),从而引入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催化基团,使其在SOD酶活性大部分保留的情况下,具有GPX活性,其GPX活力是PZ51活力的30倍。研究了双功能酶的最佳制备条件,包括PMSF的剂量、反应最适温度及H_2Se处理时间等,并用电子能谱、DTNB等方法测定了双功能酶的硒含量;测定了双功能酶对不同底物的米氏常数及双功能酶的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化学修饰具有底物谷胱甘肽(GSH)结合部位的单克隆抗体(4A4),使其结合部位上的丝氨酸(Ser)转变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催化基团硒代半胱氨酸(Se-Cys),因而产生高活力的含硒抗体酶(Se-abzyme).突变的4A4(m4A4)的GPX活力达到了天然酶活力的19%,并对m4A4的酶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硒代谷胱甘肽(GSeH)连到4A4结合部位,其GPX活力由3.86U/μmol提高到598.9U/μmol用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为中心的心肌线粒体自由基损伤模型证明Se-abzyme(m4A4)可减轻活性氧对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虫花菌(Isaria farinosa(Dicks)Fr.)发酵液经超滤浓缩、乙醇沉淀、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杂蛋白后,又经Sephadex G-150纯化得到PG。PG经醋酸纤维膜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epharose 4B柱层析,证明是单一均匀的糖蛋白。PG的分子量为11.1万。PG的糖含量为92.35%、蛋白含量为7.61%。PG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含有D-甘露糖、D-半乳糖,其摩尔比是5.93:1。推测PG主要含α-型糖苷键。PG对小鼠实体瘤S-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22.2%。  相似文献   
6.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高效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s,LPMOs)是一类新发现的铜离子依赖性的氧化酶,常具有多种模块化组合,能够高效氧化降解生物质多糖.LPMOs的催化结构域为β三明治结构,活性中心含有一个铜离子.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相对于糖苷水解酶类更加复杂,LPMOs结合底物后,首先要接受电子供体提供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活性中心的Cu[Ⅱ],将其还原为Cu[Ⅰ],Cu[Ⅰ]结合并活化分子氧后,再氧化降解多糖链的糖苷键,生成氧化产物和非氧化产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中加入LPMOs能显著提高其对结晶纤维素的转化效率,因此LPMOs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可以拓展人们对其高效降解机制的认识,从而为高效降解酶系的复配以降低工业规模的生产成本等提供理论指导.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LPMOs潜在的研究方向与工业化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经超滤浓缩、分子筛色谱、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由棘孢曲霉发酵液最终分离得到4个电泳纯的木聚糖酶主要组分Xy-1、Xy-2、Xy-3和Xy-4。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各组分的分子量分别是92.13、32.40、42.40和27.03 kD。实验证明这些酶组分均属于酸性木聚糖酶,Xy-1、Xy-2、Xy-3和Xy-4的最适反应pH分别为5.0、4.0、4.6 和3~3.5。各酶组分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碱性条件下酶活丧失较快。Xy-1及Xy-2的最适反应温度在75℃,在50℃以下比较稳定;Xy-3及Xy-4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40℃以下比较稳定。通过对各酶组分米氏常数的测定可知,Xy-1及Xy-2对底物桦木木聚糖的Km值分别为0.36%和0.26%,Xy-3及Xy-4的Km值为2.46%和13.9%。4种组分的Vmax分别为4.01μmol/min/mg、8.81μmol/min/mg、81.97μmol/min/mg、4.71μmol/min/mg。Cu2+、Ag+对各组分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Mg2+、Ba2+、Ca2+能促进Xy-3的木聚糖酶活,Ca2+也可大幅度促进Xy-4的木聚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棘孢曲霉SM-L22木聚糖酶系主要组分的纯化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冠军  王娜  迟菲  刘稳 《微生物学报》2004,44(3):351-355
经超滤浓缩、分子筛色谱、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 ,由棘孢曲霉发酵液最终分离得到 4个电泳纯的木聚糖酶主要组分Xy 1、Xy 2、Xy 3和Xy 4。通过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各组分的分子量分别是 92 1 3、32 4 0、4 2 4 0和 2 7 0 3kD。实验证明这些酶组分均属于酸性木聚糖酶 ,Xy 1、Xy 2、Xy 3和Xy 4的最适反应pH分别为 5 0、4 0、4 6和 3~ 3 5。各酶组分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碱性条件下酶活丧失较快。Xy 1及Xy 2的最适反应温度在75℃ ,在 5 0℃以下比较稳定 ;Xy 3及Xy 4最适反应温度为 5 5℃ ,在 4 0℃以下比较稳定。通过对各酶组分米氏常数的测定可知 ,Xy 1及Xy 2对底物桦木木聚糖的Km 值分别为 0 36 %和 0 2 6 % ,Xy 3及Xy 4的Km 值为 2 4 6 %和1 3 9%。 4种组分的Vmax 分别为 4 0 1 μmol min mg、8 81 μmol min mg、81 97μmol min mg、4 71 μmol min mg。Cu2 、Ag 对各组分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Mg2 、Ba2 、Ca2 能促进Xy 3的木聚糖酶活 ,Ca2 也可大幅度促进Xy 4的木聚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PLA)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是一种新兴的,由可再生资源--乳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聚酯.因为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且对环境及人体无毒害作用,而被认为是一种最具潜力的绿色生物塑料.作为环境友好材料,聚乳酸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可循环利用的考虑,其生物降解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PLA生物降解领域的相关进展,包括降解的微生物学、相关酶学及分子生物学,系统阐述了PLA可能的生物降解机制.并对生物系统处理PLA废弃物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子筛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手段,分离纯化了棘孢曲霉SM-L22纤维素酶系中的β-葡萄糖苷酶组分。通过SDS-PAGE和IEF电泳测得其分子量为57.9 kDa,等电点为pH 4.5。该酶组分的最适温度60℃,最适pH 5.5,在40℃以下以及pH 3.0~10.0范围内稳定。Fe2+和Mn2+ 对酶有激活作用,而 EDTA对酶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底物专一性实验表明,该酶可作用于纤维二糖、水杨素和乳糖。作用于纤维二糖和水杨素的Km值分别为17.13 10-3 mol/L 和11.93 10-3 mol/L,Vmax分别为3.456 10-4 mol/L/min和7.139 10-4 mol/L/min,Kcat分别为3.75 S-1和7.73 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