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筛选50株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缺失菌,寻找出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进一步探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培养生物被膜的方法筛选50株基因缺失菌;利用XTT法验证所筛选出的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生物被膜形成缺陷;进一步观察ORF19.2500基因缺失菌生长、菌丝形成。结果用XTT法证明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生物膜形成缺陷,且生长曲线和滴琼脂平板的方法均提示其生长速率减慢。在spider培养基上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不能诱导菌丝形成,但在YPD+10%小牛血清则菌丝形成正常。结论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可利用spider培养基缺陷而影响其酵母、菌丝二态性的转化,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RK1基因缺失对白念珠菌形态、黏附、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计算菌丝形成率,比较CRK1基因缺失菌(Δcrk1菌)及标准菌SC5314形成菌丝的能力;建立肠黏膜模型,计算黏附率,评价CRK1基因缺失对白念珠菌黏附的影响;MTT法及结晶紫法(CV)评价CRK1基因缺失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与SC5314相比,Δcrk1菌分别在10%胎牛血清和RPMI-1640培养条件下形成菌丝能力均较弱,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Δcrk1菌在60、90、120 min时对肠黏膜的黏附数明显少于标准菌SC5314,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通过MTT法、结晶紫法两种方法证实了,在经48 h培养后,Δcrk1菌与其标准菌SC5314相比,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弱,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RK 1基因缺失影响白念珠菌菌丝二态性的转化,进而影响黏附力和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