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东缘,地域辽阔,环境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是我国北方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植物区系起源演变发展的重要地区。该研究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及资料分析,报道了东北地区2种新分布植物,分别是野生堇菜(Viola arvensis)、线叶毛膏菜(Drosera anglica)。野生堇菜为东北地区新归化种,分布于哈尔滨市帽儿山,该种在我国台湾地区有分布,原产于非洲北部、亚洲西南部和欧洲;线叶毛膏菜为中国新记录种,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区。该属在东北地区还有1种,即圆叶茅膏菜(D.rotundifolia)。两者的主要区别:前者叶为线状匙形,花柱3,每个花柱2分裂至中部;后者叶片近圆形,花柱3,每个花柱深裂至基部。凭证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植物标本室(NEFI)。这些新资料种的发现,对于丰富东北地区植物种类及对本地区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宝江  潘磊 《生物多样性》2012,20(2):231-234
近年来,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呈逐渐增多趋势。为摸清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我们于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原产地在国外、已经在黑龙江省内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种群、威胁或者破坏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包括种下分类单位)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我们给出了目前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名录,对它们的原产地、引入途径以及区系成分等进行了分析。黑龙江省目前共有外来入侵植物41种,隶属于17科35属,以菊科种类为最多,有12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29.3%,并且它们以草本植物为主,共39种,占95.1%。从来源地来看,来自美洲、欧洲的种类分别为22种和14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3.7%和34.2%。从传入途径看,基本上为有意或无意引入(40种,占97.6%)。本区外来入侵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共包括9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共17属,占68.0%。根据对黑龙江省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及有效防治进行的探讨,我们建议实行具有地域特色的外来物种引进风险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3.
电镜观察表明:兰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 Benth.)的头状腺毛(capitate trichomes)和盾状腺毛(peltate trichomes)在超微结构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盾状腺毛的分泌细胞中占优势的细胞器是质体,而头状腺毛中是内质网和质体;成熟的盾状腺毛角质层下间隙明显,而头状腺毛不明显;盾状腺毛的柄细胞的侧壁出现完全的角质化现象,而头状腺毛则无;头状腺毛的基细胞液化程度比盾状腺毛的高。  相似文献   
4.
白花罗勒成熟的盾状腺毛头部细胞中 ,质体含量丰富 ,体积较大 ,其中有大量的嗜锇物质积累 ;在分泌过程中 ,分泌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嗜锇物质向外分泌的途径有两条 :一条是以胞吐的方式 ,另一条是以渗透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以黑茶藨子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遮荫的方式,研究了不同遮荫强度(全光照、20%和60%遮荫)和遮荫时间(初期、中期和后期)对黑茶藨子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60%遮荫处理的叶片厚度均显著低于全光照处理,上下表皮厚度则高于全光照处理;随着遮荫强度的加大,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大小均呈减少趋势,随着遮荫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2)遮荫初期和中期,20%遮荫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比全光照和60%遮荫处理的值略高,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其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也略有增加;但是,60%遮荫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显著低于全光照处理(P<0.05)。遮荫后期,60%遮荫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全光照处理,且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显著高于全光照和20%遮荫处理。综上所述,遮荫处理导致叶片厚度减少,海绵组织比例增加,有利于减少透射光中的光量子丧失,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生长早期和中期作20%轻度遮荫处理,后期作60%中度遮荫处理能提高植株对光和水分的利用效率、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东北地区1个新分布种臭茶藨子(Ribes graveolens Bge.)和黑龙江省1个新分布种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凭证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植物标本室(NEFU)。  相似文献   
7.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要涉及许多植物物种,由于这些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广,所以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这些种确实有一定难度。而中国古代的诗词由于韵律优美,朗朗上口而广为传颂,其中所涉及的植物种名因而也为人们所熟悉。为了提高植物分类学理论课的教学质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电镜,以10种茶藨子属植物为研究材料,观察了其导管分子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1)所研究的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穿孔板为梯状穿孔板,且穿孔板上横隔分布的数量不同,端壁倾斜角度种间变化不大;(2)导管分子纹孔式样为互列式或兼有互列式和对列式,纹孔形状种间存在差异;(3)有的种类导管分子内壁有螺纹加厚或网状凸起。研究表明,不同生境下的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形态与其生态适应性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表现为湿生环境的物种导管较短,直径较宽;旱生环境的物种导管较长,直径较小;中生环境的居中。本文分析了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形态特征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容广泛、语言优美、表现丰富、内涵深刻,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倍受人们赞赏与喜爱。而古诗词中借用草木抒情言志的可谓比比皆是:卓然的修竹、脱俗的芙蓉、高洁的青松、芬芳的桂花……无不被诗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0.
植物盐胁迫应答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恒  郑宝江  宋保华  王思宁  戴绍军 《生态学报》2011,31(22):6936-6946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揭示植物盐胁迫应答的分子机理是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提高植物耐盐性的基础.近年来,人们利用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拟南芥、水稻等19种植物的盐胁迫应答蛋白质表达图谱.从植物类群(盐生植物和甜土植物)、组织器官(根、地上部分/茎、胚根和胚轴、叶片、花序和配子体)、细胞(悬浮培养细胞、愈伤组织细胞和单细胞生物)和亚细胞结构(叶绿体、质膜和质外体)几方面整合分析了植物盐胁迫应答蛋白质组表达模式特征,主要特征包括:(1)盐生植物通过全面调节细胞骨架重塑、离子转运和区隔化、渗透平衡、活性氧(ROS)清除、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和能量代谢等信号与代谢网络体系,获得相对较高的抗/耐盐能力;(2)植物地上部分(叶片、茎、配子体)或光合组织细胞(悬浮培养细胞、愈伤组织细胞和单细胞盐藻)通过调节参与光合作用、碳和能量代谢、ROS清除过程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应对盐胁迫环境;(3)植物地下部分(根、胚根)通过调控信号转导和离子转运相关蛋白质感知/传递盐胁迫信号并维持离子平衡;(4)花序中参与渗透调节、转录调控、蛋白质加工和ROS清除的蛋白质在盐胁迫条件下变化显著;(5)叶绿体通过调控参与光合作用、蛋白质加工和周转,以及氧化还原系统平衡等过程应对盐胁迫;(6)质外体中参与细胞壁代谢、胁迫防御和信号转导过程的蛋白质受盐胁迫影响明显;(7)细胞膜中参与维持膜结构稳定、物质/离子运输和信号转导过程的蛋白质对植物盐胁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分析为深入研究植物耐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